本文根据京东方RD数字化研发部部长吕志超在“数智赋能,智能制造——北京站沙龙”上的分享整理
吕志超 京东方RD数字化研发部部长
前言:数字化的本质是一个投资行为;研发数字化要解决“关系”问题。
大家好,我是来自京东方的吕志超,非常高兴能够带来本次分享,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打造数字化平台工具链,助力研发提质增效》。首先向大家介绍京东方的发展架构:1+4+N+生态链”业务发展架构,其中1代表的是京东方的主营业务半导体显示,这也是策源地和原点。4表示的是传感、IoT创新、MLED、智慧医工四大发展方向。在主航道逐渐夯实牢固的过程中,还需要找到N个着力点,所以京东方做了很多业务场景的尝试,尤其是工业互联网领域。最底层是生态链,我们也会进行一些支持和定向的投资。
聚焦在数字化领域,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架构蓝图,京东方也不例外。京东方形成了“一个、数字化、可视的京东方”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在这样的战略指引下,我们打造了相应的架构。同时确定了子领域“两定一要”的实践路径。
定目标:不论是哪一部门,都要明确自身能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落到IT部门,要做的是向外对标,借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向内聚焦,将优质资源内化,进行定向输入,从而拉通智力,解放体力,持续产生价值。
定策略:任何一个业务的切入和发展,都要找到能够突破的单点,京东方的研发数字化从0到1,从小工具开始进行突破,在过程中确立业务模式,同时找到能够给予支持的伙伴和人才,最后建立一个良性的生产关系。
要成果:通过组织的工作和价值输出,服务更大的组织,实现持续发展。力争成为研发组织内部具备IT技能的部门,成为业务中最懂IT技术的,IT中最懂业务的部门,形成差异化壁垒。最后在实践中产生更多懂业务,懂技术,懂商业的人才。
总结来说,我认为数字化的本质是一个投资行为,哪些问题可以花钱解决,哪些无法花钱解决,这是广大IT负责人需要去思考的。另外从研发角度来说,研发数字化要解决的是“关系问题”,这要求IT部门与一线工程师、领导层等不同层级都要搞好关系,这是支撑研发数字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对于京东方来说,研发数字化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客观来说,显示器件的研发,涉及到光、电、机械等多个学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想要保证精度和质量,是非常困难的。在设计的过程中,首要难题就是版图绘制,手工绘图的速度和质量严重依赖软件熟练度。其次就是经验导向,研发设计以经验判断,参考历史项目,缺乏客观机理和理论的支持。最后是数据孤岛的问题,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无法进行自动传输和兼容。这是显示面板研发领域面临的三大问题。
因此对于研发人员来说,首要的需求是高效便捷,能够实现绘图过程自动化,哪怕是整个周期能够缩短一天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其次是机理创新,能够从算法、机理、仿真方向突破,摆脱人工经验的局限。最后是协同,从单学科设计升级至多学科集成,多工具数据和流程协同设计。这些都是未来潜在的机会点。
因此京东方也开展了广泛的实践,从企业的价值链来说,从拿到需求到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有很多数字化的机会点。研发数字化要摆脱经验主义,将研发专家的经验进行模型化、数据化、算法化,通过程序封装完成智力资产积累复用。以仿真来说,随着产品复杂度,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缺乏材料、工艺、设备、设计跨学科间的协同设计平台,仿真一体化、建模精度、多物理场仿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专业领域进行持续深耕,拆解研发子领域,分析现状挖掘痛点,从解决单点问题入手,联合立项,形成速赢,逐步形成组合方案。按照流程领域的深度发掘每一个领域一线的问题是什么,就能发现其中存在大量机会点。找到问题,将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封装,交付给用户,这样知识就会固化下来,并进行传承,从而为公司带来一定的价值和收益。也就是打造数字化技术黑盒,聚焦一线工程复杂和繁杂问题,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问题解决,降本增效,积累研发智力资本。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些实际的案例。
第一是设计自动化工具里的面板排布自动化工具,过去工程师需要自己使用Excel进行计算,我们通过利用编程技术将GlassLayout计算规则和流程封装,结合软件API实现面板排布绘制、尺寸标注。这样不论是哪个科室的工程师,用同样的逻辑工具,功能都是一样的,大大提升效率。
第二个是工程图纸制作自动化工具,过去工程师画完图纸,需要人工导出,进行标注。现在通过算法写出来,集成坐标提取和筛选、报表一键出、Excel协同检查等功能,让工程图纸制作变得更高效、简单、准确。而且这一工具我们实现了内部的商业化,一个工具能够被市场定价,这个工具是非常有意义的。
数字化平台产品,我们是从底层的硬件基础设施、服务、终端开始来做的。这里介绍的是我们的产品快速RFQ平台。当我们拿到客户的开发需求后,内部会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能够承接,过去是各个学科的人去做,然后通过统筹人汇总信息,最终领导判断是否可以做,再通过邮件反馈到BO部门,整个流程非常长,涉及的角色也非常多。我们通过逻辑和工具,打造一个线上化工具,拿到需求后自动分配,过程可视化,数据线上留存。甚至领导可以通过项目的多少来作为KPI判断的标准。
另外一个是设计仿真平台,显示器件中光电是核心,但是光学的设计都是分散的,所以我们目前做了平台的统一化,对于业务来讲是做了一个标准化分工,通过封装,第一个好处是逻辑统一,第二个是通过仿真的调度,解决了资源不足的痛点。
不论是工具平台,还是产品平台,我认为并不是做完工具就结束了,而是要让工具更好的活下去。这就需要建立一种良性的生产关系,让工具活的越来越好。所以我们的组织内部不仅有开发部门,还有专门的运营。不论是开发还是运营,都要与两侧的用户保持沟通,获得信任。对上要对领导进行定期的拜访和沟通,对自己也要严格要求,持续学习和精进,做工具一定要按照持续的思路去运营。
在过往的实践中,我们总结了研发数字化的业务增长飞轮,其中的核心就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提供相关的数字化工具和解决方案,提升工程师的体验,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也就会倒逼IT去寻找更多的解决方案,打造相应的工具和平台,不断提升用户价值。也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解决具体研发场景下的真问题,为用户提供价值,推动飞轮转动。
建立研发数字化体系,其实平台只是最终的展现形式,最关键的是人才组织、专业技术、业务流程。想要做好研发数字化,必须完善人才梯队建设,优化流程标准,整合工具及方法论,建成综合数字化体系,支撑研发数字化业务稳定运行。
对于管理方面的实践,技术管理是双轮驱动的,所以做数字化最怕的就是盲目跟风,应该学会选择性的输入,明确战略规划、业务架构,汲取业内优质的解决方案和方法论。从虚到实,从战略到落地,支撑研发数字化项目。另外就是需要构建适配组织现状的流程体系,发挥对齐作用,定期Review更新,让流程保鲜。因为没有流程就代表凭感觉工作,这是不靠谱的。做项目阶段,重要的是能否在项目前中后把项目管理清楚。而且我们还会进行看板管理,让信息流动起来。
对于研发数字化来说,不论是否对外,都要做营销工作,我们会通过产品发布、产品营销,持续不断的获得反馈,倒逼迭代升级。我们会在发布会上讲做了什么,用户如何,使用情况怎么样。对于我们而言,不怕需求多,更怕的是没有需求。
对于未来的展望,我认为可以将研发数字化分为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动化阶段,我们已经走过了这一以单点小工具为核心的阶段,目前正向着研发数字化平台的阶段努力。这两个阶段的跨越需要依赖规则、数据,而且更加依赖技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团队的人、知识、预算。第三个阶段就是智能化阶段,构建研发数字大脑,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与AI人工智能的结合。
企业和组织想要发展,一定要打造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我们将其分为三个对象,分别是数字化组织、研发组织、外部厂商,向外对标,向内挖需求,寻找三方的利益切合点,才能合作共赢。
当下AI在多个领域已经有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内的研发领域,也有很多机会和挑战。如何把AI+大模型与半导体显示研发领域结合起来,形成企业大模型,提升研发效率,主要存在以下难点:第一就是研发设计场景存在大量图纸文件,数据采集、治理水平参差不齐,碎片化,无法直接利用。而且AI落地研发设计过程中,“Know-How”是核心阻碍,需要同时具备AI和行业知识的跨界人才。此外大模型目前还是概率产出,绘图准确性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精度难以满足要求。
虽然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研发应用落地方面存在诸多挑战,但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也要通过加强跨领域合作、提升模型性能以及优化系统、集成等措施,推动AI在研发应用落地产生价值闭环。这是值得深耕的领域。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