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CIO发展中心根据微创医疗器械IT高级总监张丕界在“第一届高科技智造创新数字化峰会”上的分享整理。
张丕界 微创医疗器械 IT高级总监
很荣幸收到CIO发展中心的邀请,我是来自微创医疗的张丕界,我的工作经历比较丰富,既在甲方工作过,也在咨询公司服务过很多年;在互联网公司也做过,现在又回到甲方工作。对于数字化转型,大家都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今天我抛砖引玉,分享我们在供应链协同项目里面怎么做落地,用什么方法论来做。
目前,我在微创医疗主要负责IT部门的数字化转型规划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系统落地等工作。今天我从四方面给大家做分享,即项目背景和目标、方案设计、产品设计、技术架构设计,从甲方的视角看我们是如何落地的。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
微创医疗非常重视研发,特别是研发后投入量产,需要及时采购相关的物料,提高响应效率,为我们的研发和生产部门提供相关原材料。微创医疗孵化的子公司特别多,大概有40-50家,是个多元化企业,所以对于研发物料的要求,对于供应商的及时性有非常高的要求。
两年前我加入微创医疗,一次偶然的机会和SVP一块开会,他说采购要上SRM系统,要上协同平台,我说没有问题,只要业务部门配合IT。数字化转型有一个基础:业务部门一定和IT高度配合,很多数字化转型项目失败的原因是IT自己在玩,业务部门不配合,系统上不了线,数字化转型一定会失败的,我相信在座的同仁也是深有体会。当时,微创医疗的供应商协同问题是线下操作,给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困惑以及工作量的增加。所以,采购VP和我达成了高度的一致,我们一起往下推进,这也给实施供应商协同系统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供应商管理方面一共有三点,分别是提效、降本、合规,我们需要围绕这三方面实施,需要高效、合规和协同,需要数据来支撑,赋能财务管理实现智能化,辅助数字决策,包括供应商淘汰、考核机制等等。
在实施SRM项目的时候,我带领团队优先梳理整体的业务框架,同时规划路径。路径规划了18个节点,打造成一个数字化协同平台,这个平台促成的订单、物流质量、发票以及和财务各个环节的高度协同,供应链的全流程全环节都通过这个平台来支撑。我们有产品规划和平台规划,平台规划一定要集成各个系统,与各个业务部门相打通。我们在整个规划里分成18个节点,分为一期、二期。并且在相关业务领域,匹配了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寻源管理、订单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最终的闭环。我们有40-50家公司,分批上线,在2022年10月份上线了两批,前几天又上线了一批。上线后很平稳,到现在运行半年,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我是从三个层面来做整个项目的实施。基于业务架构,先梳理业务能力,和业务部门一起看现在有哪些业务能力,还需要哪些业务能力,目前业务能力成熟度是什么。我们先把这些评估出来,基于业务能力再去梳理目前的业务流程,以及优化、设计业务流程,在这两个基础上再依据实施的方法论,用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的方法,以及混合敏捷交付的方法,来设计和交付产品。
二、采购业务方案的设计
第二层面指的是SRM系统的方案设计。我们采用了混合的敏捷方法,是融合了以前在埃森哲的精华,加上我在甲方互联网多年总结出来的方法论。这里面为什么叫混合,其实是传统+敏捷交付来做这个事情。如果是纯正的敏捷,是一个迭代一上线,我们是一个迭代之后去验证,会在3-4个迭代后,部署一个完整的功能再上线,所以不是一个纯正的敏捷实施,是融合了敏捷精髓的方式。业务调研在任何项目前都要做,然后我们做业务能力设计,这一点是业务架构里特别提到的、一定要做的事情。这样可以让业务想明白了,到底要提升业务的哪些方面的能力。然后在搭建业务流程设计、产品原型设计,以及业务部实施的制定方案、技术架构设计,等等这就是敏捷的整个阶段。
以下是我带领团队还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比如,在开始的需求调研阶段,做了3方面内容。首先,集团IT部门和采购部成立了联合项目组,在微创医疗旗下的5家典型子公司做了调研,把所有与采购相关的业务都梳理明白后,形成一个业务能力地图。在业务能力地图上,L2的业务能力有11个,L3的业务能力有56个,基于端到端的业务流程,我们梳理了18个节点,设计了33个流程。之后开始做用户故事,写了456个,专项解决方案设计13个。最后就是产品架构的设计以及系统集成,从评价的视角设计产品,原生图我们出了315张。微创的供应商系统包含了从业务策略、核心运营、业务支持等56个业务地图,在设计时,与业务能力相匹配,主要分为:SRM强相关、弱相关、无关三部分,并与业务部门对齐。最后我们梳理出33张流程图,每一张流程图都做了详细设计,根据18个端点进行拆解,流程图之间也做了串联。
三、SRM产品架构设计
我以前在互联网企业做过产品总监,负责中台产品部门,主要工作是提炼能力来支撑前台业务,基于这个理念做了前、中、后台的分层。这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真正落地的企业不是很多。两年前我加入微创时和老板就重点沟通过架构,我们企业想要转型不能再依赖老的架构,否则无法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比如,我们每年要孵化10多家公司,业务的需求要求特别快的去响应他们,如果我们还依赖老的架构、ERP、MES、PLM真是没法想象。
基于此,我又重新规划了架构,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把业务中台的中心架构全部落地,每一个都是一个微服务,在用户中心,主要是提升用户体验,我们统一用权限中心对接,实现能力复用;在规则中心,我将所有的业务规则落在规则中心,通过API接口的方式互相调用;在消息中心,我们是自己开发了一套消息队列,包括消息调度等。
现在一些系统尤其是ERP,趋向简单化和标准化,因为越复杂越会影响业务发展,举个例子:SAP花25-30年做一个行业最佳实践,如果我们非再去开发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案,我觉得是不合理的。对于我们来说,这些商业软件我们应该去评估;如果要改,我们往前台去改,快速适应业务的需求,这也是我们主导研发设计。
这是我们的产品架构,基于前面讲的,从业务流程设计到用户故事的制定,基于端到端业务流程,进行SRM产品架构设计,以支撑业务能力的实现。这个SRM产品的架构设计可以好好讲讲,我们这里有突出的几点:我们先看上面的场景层,搭建平台的时候,我们要从场景的角度去出发,梳理采购过程中和供应商协同领域的主要场景;在接入层,对接了PC端、APP端和平台方的应用;在功能层,我们也是按照前面设计的内容,做了两个入口,一个入口在微创端,一个入口链接供应商端,互相协同。协同也是本次上线供应商系统的最大目标,供应商管理在二期。目前一期做了20%-30%,二期定于下半年。
从平台视角来看,供应商协作平台到底和哪些平台对接,要和哪些数据对接,内部系统对接哪些业务,外部系统对接哪些业务等。比如和ERP、财务共享中心对接,和PLM对接质量标准,和流程中心对接审批,和数据中台进行数据调度。对接第三方需要对接哪些接口平台,有物流平台,实时查看物流信息;对接了电子签,订单审批完后自动盖电子章,供应商可以在系统收到消息;审批代办对接协同系统,包括DMS\OA\时间管理等等,可以通过手机、网页直接对接到我的代办,看到所有系统需要审批的待办。
四、技术架构设计
在这里,主要分享供应商系统中的云原生的深度应用。我们将容器、微服务、CI/CD,都应用上了,并借鉴华为PASS层的能力来搭建云原生技术架构的转型。我们使用GitLab管理代码,在CI/CD的环境下,实现自动打包、编译、打镜像上传到容器环境做自动发布等功能。
最后,我总结下实施供应商系统项目的价值,我们做了大量的协同工作,为采购各个环节的业务提升了非常高的效率。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包括与财务部沟通,系统上线后,采购日常的订单环节效率提升了30%以上。我们在新技术方面用了电子签章,对接了OCR自动识别,发票自动验真,以及用了容器、微服务、CI/CD等等这些新技术。在系统集成方面,我们集成了6-7种系统,对接了各个业务相关的领域。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