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中顺洁柔CIO杨森林:如何跨过数字化转型的那些“坑”?
2023-11-22  来源:CIO发展中心

纵观各个行业,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是在“踩坑,就是在“被坑”,认知坑、技术坑、管理坑、组织坑、能力坑……一路随行。对不同行业里各种规模的公司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道必答题,同时也是一次充满“冒险”的旅程。

客观来说,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不断试错,过程中充满着艰辛与苦难。“踩坑”也许是个无法避开或逾越的经历,作为数字化转型踩坑大军里的一员,中顺洁柔CIO杨森林结合其过往从业经历,向我们讲述了数字化转型的那些“坑”,以及他对于数字化的全新认知,下文为其主要观点。

杨森林.png

杨森林 中顺洁柔CIO

想要做好数字化,首先要明确什么才是数字化。在我看来,数字化是企业的变革管理,并非只是简单的系统更换与迭代。我来到中顺洁柔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只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从董事长至保安,我所实现的就是不同层级横向和纵向的连接。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本质就是信息的传递与连接,因此我认为数字化必须解决“人”的问题,否则即使打造万千个系统,也是毫无价值可言。

今天的分享我不会过多介绍中顺洁柔在数字化领域的实践,因为我认为成功是难以复制的,且不同企业的生长土壤各有所异,每家企业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群……反而值得借鉴的是失败的经验,所以今天我的分享将从数字化过程中我所遇到的“坑”讲起,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来带一些启发。

以我个人的从业经历来说,既服务过五百强企业,同时也服务过百亿企业,因此我所踩过的“坑”不在少数,甚至可以用全面来形容。从全局的角度来看数字化,在国家的号召下,CIO似乎应当是一个不错的职位,但为什么现实中,数字化却像一个气球,随时可能引爆,CIO也成为一个“高危职业”,不妨大家思考一下,从信息化到大数据,从大数据到AI,从AI到元宇宙,对于实体企业来说,这些技术真的能够解决企业的问题吗?

对于各类新技术,我认为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判断是否是企业真的需要。需知改变这个时代的不是AI,而是驾驭AI的人,也就是说“人”才是根本。这里展示的是我自己设计的人力模型,CIO如果不能做到懂战略、懂业务、懂技术、懂数据、懂流程、懂创新,成为六边形战士,那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很难成功。

杨森林1.png

不夸张的讲,在今天大部分企业中,老板对于数字化的期望是过高的,期望IT部门可以用三千万做出三十个亿的成绩,而且对于数字化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也是极为关注。但往往现实中,因为上系统,导致工作更加精细化,公司反而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和公司的预期反向而行,这是一个矛盾点。

以上提到的六条边,缺一不可,此外CIO更应当考量自身的软实力如何,例如沟通表达能力,跨部门组织协调能力,是否可以做到与总经理一起讨论战略,与总监一起讨论策略,与业务一起讨论销售,与导购一起讨论拉客等等。如果不能,就说明了这位CIO所做的系统是“猜”出来的,因此CIO如果自己不去主动寻求改变,那么CIO这个职业很有可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直至今天,我认为数字化的成功率并不高,在麦肯锡相关的报告中也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仅为20%,为什么有80%的数字化是失败的?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CIO陷入到一个误区,选择关起门来做数字化,疯狂做系统、做流程、做数据,搭中台,做共享,也不去思考是否真的有需求,也不管业务买不买账,先做了再说,最后导致的就是数字化无法落地。

杨森林2.png

今天再谈数字化,如果CIO不能做出成绩,无异于数字化这个气球被吹得爆炸了,老板认为数字化不靠谱,不需要数字化,很可能CIO也就失业了。所以我觉得学会“避坑”很重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那些年,一起走过的“坑”。

第一“坑”:盲目崇拜咨询公司

我认为第一个“坑”就是盲目崇拜咨询公司。这里不得不提我的老东家D公司,它是该行业的老大,当时花了三千万请业内知名的咨询公司进行调研,形成了一份咨询报告。后来又请了美的帮我们梳理流程,又花了两千多万,给我们输出了大量的复杂模型和理论,但是大家根本不理解,可想而知,落地是难上加难。

后来老板又想要形成数据资产,我们又开展了数字资产化工作,请IBM和华为来协助。整个全套的咨询流程走下来,我们发现了花了八千多万,只买到了丰富的PPT,并没有为企业带来实质改善。后期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买最好的系统,但是业务并不买账。而且IT也很高傲,不愿与业务部门讨论问题。所以咨询公司是好,但我们要清醒,先自己想明白生意逻辑,自己都不去想,盲目的企图让别人帮我们想,是很难成功的。

第二“坑”:数字化当成项目,追求短期效益

很多时候,CIO在企业中首要面临的就是生存压力,所以老板会非常重视推进数字化以后产生了哪些成绩。我来到中顺洁柔,首先会去改变老板固有的认知,数字化不是万能的,而且数字化是一个战略,不是一个短期即可产生收益的事情,在此也建议各位不要向老板鼓吹数字化有多大能力,如果不能管理好老板的预期,那么数字化一定无法达成老板预期的效果。

第三“坑”:数字化与业务脱离,只是IT的事

客观来说,业绩提升并非仅靠一兵一卒就能实现,有的CIO认为营销数字化很简单,但是很多企业的业务员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和经销商喝酒吃饭,这时与他谈画像、谈工具、谈赋能,他真实的想法就是这些东西能让经销商进货吗?如果不能,那免谈。所以数字化与业务脱离是非常可怕的。应该如何解决?我认为“共创”是一个好方法,只有这样才更容易落地,因为在销售的脑子里,全是KPI。

在中顺洁柔,我们期望通过算法模型驱动,简单来说就是让我们的业务员成为执行者,告诉他你只需要做什么,执行就可以了。赋能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理想状态,倒不如脚踏实地的执行。

第四“坑”:业务依然习惯拍脑袋,不会用现代的更智慧的数据决策

举个例子来说,在大家的固有思维中,可能沿海城市的泳装卖的更好,但是从数据中看,卖的最好的却是新疆和内蒙。所以如何将数字化与业务相结合,需要将业务与模型深入结合,并让业务看到模型的切实价值所在,这样才能避免“拍脑袋”的决策方式,使决策更加合理。

相对来说,中顺洁柔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我们曾经尝试过MES,发现上了MES系统后,效率没有提升,反而浪费了人员编制和费用,因此我决定先停止。我们所有的工厂采用的都是立库,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来搭架子,上线机器人,后来发现维护的成本比招几个人来做个平库的成本还高,因此我认为这样的黑灯工厂也是不成功的。今天如果让我重新规划工厂端的供应链,我会选择先想明白ROI,并且明确数字化在哪些场景中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杨森林3.png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当下的热点——人工智能。有的时候业务部门提一个报表需求,大家理所当然的觉得打造一个系统就能满足需求,大大提升效率,但事实却相反。就人工智能而言,想要多智能,就要有多少人工,虽然一家工厂可能非常的现代化,但其背后的维护成本可能远远高于用人,用手工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个人并不是十分推崇人工智能,除非是在一些特别合适的场景,才会使用人工智能。

杨森林4.png

目前中顺洁柔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流程、数据和IT,但是对于产品的管理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例如大家桌上的这款产品,至今还没有做到一物一码,不同部门对于该产品的编码都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数据基础上,如何开展大数据建设?我想是非常困难的,所谓数据的背后就是业务流程的重构,很多时候并不是系统的问题,而是业务行为的问题,想要做好,只能一步一步来,但需要明确的是业务是否愿意配合。

杨森林5.png

对于MES,这是一个好工具,只是不适合我们而已,今天的中顺洁柔工厂,目前的状态是最好的,如果IT介入,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好的效果,就像想要汽车提速,需要做的是更换更大排量的引擎,而不是换更好的轮胎,所以有时候并非一定要以数字化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做项目并不难,落地很难,落地以后能否让企业活的更好需要慎重思考。

与很多企业不同的是,中顺洁柔的文化就是IT来引领和推动业务,业务需要做的就是执行,我的两位搭档,一位是财务和审计,一位是流量的入口。所以对于业务我只需要制定好策略,他们来执行就好,这就是中顺洁柔数字化战略的高度。

数字化背后一定是业务的重组,因为0到100亿的组织架构是无法支撑100到200亿的发展的。以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我们错误下单后,货物出了仓库,再返回来是无法上架的,只能放到检点区,而且销售预测也并不准确,这就是为什么IT要推动业务重构,此外流程也要重构,第三就是推动企业的变革,包括人的变革、事的变革、业务的变革。

杨森林6.png

系统是数字化环节最后的一个功能,我需要想明白所有的事以后再进行系统的建设,在业务模型不成熟的时候,我不会盲目的做系统。我刚来到中顺洁柔时,公司有52个系统,呈点状分布,连烟囱都谈不上,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将所有系统全部推翻,将业务全部推翻,将流程全部推翻,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来拉动大家一起去做。

未来我们的生意会集中在线下,我不认为电商会占据中顺洁柔生意的主流,因为生意本身是有温度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资源置换来获取高价值的利润差,在这样的本质下,生意要有交易、有温度、有体验。在这个全民电商的环境下,我认为我们要打线下,三十万个门店可以做四十亿的生意,那一百万个门店呢,这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生意模式。门店从哪里来,我们已经和腾讯进行合作,拿到全国零售的八千万个门店以及每个门店周边的片区、形象、标签,因此我可以知道目标消费者喜欢什么店,用什么手机,职业是什么,有了这样的画像以后,便可以根据产品的定位,进行合理的定价后在合适的“场”进行销售。

中顺洁柔要推翻所有系统的原因就在于它与我们的战略是不相符的,所以我们要把人货场进行全新的匹配,我们将整体规划好,模型分配好以后,所有的业务员拿着货,按照我们的要求和政策来执行就可以了,人货场的全新匹配就是中顺洁柔数字化的本质。

明年我们所有的系统将全部重构,包括前端的营销系统、财务系统、供应链系统、产品、数据、底座等。不能与大战略相一致,不能让业绩有提升,所有的多余成本,一定要砍掉,这是我们大的布局。

杨森林7.png

综上所述,我想表达的是今天的数字化,各位CIO在认知上一定不要盲目,做系统对于企业的价值不一定有多大,一定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生意人,理解生意本质才能解决问题。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和爱康合作一个健康大礼包,是不是可以和中粮做终端网点的开拓,是不是可以和伊利来共建渠道等?如何让数字化真正的给企业产生增量价值才是关键的。

在此我也希望所有做数字化的人能够联合在一起,真正的让数字化为企业赋能,做出一些其实有价值的东西出来,而不是将数字化一味地变成概念的炒作。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