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CIO发展中心根据碧桂园数字化管理中心科创部总经理张磊在“房地产行业多元化数字化转型论坛”上的演讲整理
在8月15日 , CIO发展中心举办房地产行业多元化数字化转型论坛 ,碧桂园数字化管理中心科创部总经理张磊和大家做了《引领·赋能·共生——数字化创新分享》的主题演讲。数字化创新转型,不仅需要新科技的有力支撑,更需要有谋略、有方法论、有领先实践可供借鉴。碧桂园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为一线项目赋能,建立并实施全面的安全管控体系,融合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从源头保障安全质量,用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全周期竞争力、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
碧桂园数字管理中心科创部总经理 张磊
听了诸位的演讲,有三个感受:第一是大家都在进步,诸如大悦城、我爱我家等已经很领先了,如今更上一层楼;第二是千企千面,房地产行业云集了央企、港资企业,还有纯粹的民营企业,背景不一样,出身不一样,基因就不一样,所以每家企业聚焦的创新点就不一样;第三是知易行难,我从2017年开始,就在碧桂园做着科技创新的事情,架构好画,落地难。但可喜的是,大家都在进步!
碧桂园是一家科技企业了,不再是大家印象中,聚焦做三四五线郊区大盘的地产开发企业了,碧桂园开始做机器人了。 身处一家科技企业,我说说自己对于数字化创新的理解。第一层次是“术”。市场有很多新技术,归结起来无外乎“云大物移智”,可以快速拿来,为我所用。当今时代是一个被互联网推平的时代,只要企业有愿望、有实力,所有的新技术都能够很快地付诸于应用。所以,“术”的含义,即在市场上看到什么,先把它用起来。
第二层次是“道”,用新技术为企业赋能,要么让管理更智能,要么让运营更高效,要么让经营产生更多价值。在选择技术和路径之前,要建体系、立标准,找到有效的方法。
第三层次是“魂”。这一层次比较难,当一家企业具备了创新的本能、原理和基因,它就是卓越的。国际上几家比较领先的企业都是在第三个字上做得比较好。2004年7月初,硅谷心脏地带的101号路旁出现了一个巨幅广告,只有学习过高等数学的人才能看懂,那是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一些好奇的人解开难题,答案是一个网址。登录网站后会看到一系列难度递增的数学题,最终7500人来到了数学迷宫的出口,他看到的是谷歌公司的招聘广告。在这个看似游戏的谜题面前,能走到最后的人,已经让谷歌甄别了他非功利的兴趣,以及坚持这种兴趣的执着和到达目的地的智慧。谷歌用一道道别出心裁的谜题招呼着天下的英杰。
所以,“道”是一个做选择的过程,借用各种工具、标准,帮助我们去选择技术,让先进的科技能够为我所用。“术”是不加选择,有时候是不用选择,地产商都有一定的实力,先进企业或标杆企业在用,企业可以拿来即用。早些年碧桂园也走过类似的道路,但现在更多是从“道”到“魂”的过程里。
引领、赋能、共生
回到今天演讲的主题:引领、赋能、共生。
引领。助力、陪伴、引领是咨询公司给碧桂园数字化列的三个词。数字化技术是否可以使能业务创新?数字化团队是否可以引领业务变革?当互联网技术奔涌而来,当所有的业务部门都同时需要接受新的技术,当阿里、华为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新的解决方案的时候,IT部门能否承担起引领业务变革的战略责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赋能。阿里的朋新宇最近说,“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未来想做大做强,都需要进行中台建设。”碧桂园从前没有中台,也做大做强了;现在我们在做中台建设,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科技中台(包括AI、区块链、大数据等)。以我们的实践来看,做中台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只是恐怕老板不会都可以给那么长时间。
共生。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讲企业数字化的几个阶段,分别是共生、共赢、共研和共同探索。碧桂园现在的IT团队规模大,企业期望高,数字化转型的工作压力较大,与业务部门之间是从共生到共赢的过程,在边缘部分形成合力。
今年6月份,碧桂园上线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内部论坛,所有人在里面都可以匿名或实名吐槽。一名员工提出了一个项目维修不及时的问题,某集团副总裁做了如下回复,专业而中肯:“交付后的客户维修不及时、质量较差是行业的通病,作为行业标杆必须要认真解决,不然如何对得起‘一个五星级的家’!过程核心痛点是:客户如何清晰提出问题;项目部、客服、施工责任方、物业都能即时获得维修信息;监督责任施工方按时、保质将问题维修好;客户对维修结果进行评价;如果不按时、不能保证质量,如何启动第三方维修并结算。集团现阶段正在研发相关解决方案。但远水无法解近渴,请你通过集团客户服务部督促解决。”
我理解“远水”指的就是数字化,是业务面前我们的反应速度。数字化面临的问题就是如此,业务没那么关心数据是不是要打通、流程是不是要集成;IT做一个系统可能会有30%~40%的工作量是在做这种平台集成的工作。而业务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个小程序,把它关心的指标放进来,即使我们管这个叫烟囱。那我的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共生?
所以无论是引领、赋能还是共生,都给数字化带来挑战。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定位要达到这三个标准,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想起两句话,第一句话,所有算不清账的创新都是耍流氓。上半年,我们一直在梳理,所有的项目都会计算投入产出。我负责科技赋能的几条产品线,能够产出十多倍的回报。第二句话,创新需要不断捅破天花板,捅破上一个天花板,进入下一个更广阔的天空。今年之所以能够在集团呈现出一些价值,是因为在部门实际工作中不断去思索、去尝试,敢于走出舒适区,敢于捅破天花板。
以上是Gartner、埃森哲、华为三家公司发布的未来技术趋势。可喜的是,对标一下,除了量子计算,几乎所有提到的内容碧桂园都有涉及和思考。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机器人、AI、5G、以个人为中心的懂我经济、超级员工等,可以预见,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数字化创新应用
随着AI技术的发展,随着5G技术解决迟延和带宽的问题,数据沉淀越来越多,数字化可以做的事情将会越来越丰富。
碧桂园在今年6月份推出了产品凤凰云,它是全国首个线上直营购房平台,24小时全天候无打烊。碧桂园今年的目标是节约10%的营销费用,这是一个以亿为单位计的数字。
2018年9月28日凌晨,碧桂园“产城融合战略”第一个代表之作、“全国TOP 10优秀产业园区”——广东省惠州市潼湖科技小镇迎来第一期开园启动仪式,其旗下具有知识产权的碧合平台是我们团队的作品。平台包括两个中心、四个平台、N个应用和众多资源链接。两个中心分别是云数据中心和可视化中心;四个平台是我们跟云智一起合作的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平台、支付平台,以及园区一体化运营平台。当时平台接入50多类、100多种应用,刚上线时在一个园区连接了26000余个设备,现在已经突破33000个,该项目于2018年,在有行业“奥斯卡”之称的亚太ICT大赛上获优秀奖。
在区块链方面,碧桂园以价值为导向,进行了许多的探索。例如,做类似商票的E票,先接入了五家供应商,目前已经开具了4000万元金额的发票,贴现达到700万元。如果没有经过区块链,供应商去找金融机构获取一笔贷款,都会对征信、资质进行审核。一般官方输出周期是15天到一个月,甚至一个多月。由于地产的上下游公司需要快速的资金周转,这时候就不得不去借高利贷,利率多达20%~30%。但是通过区块链融资平台,基本3~5天就可以搞定,而且利息降低为8%~10%,大大节省了产业链资金,提高了周转率。地产行业第一张区块链发票已在深圳落地,后续推广至深圳全区40余个项目。未来计划在成都、云南和北京等地布局。
区块链应用对于农民工的薪酬,也可以通过保险或融资项目去做一些保障。碧桂园的一家建筑子公司通过区块链的项目获得了500万元的劳务融资,专款专用。后续可能还有2300万元正在路上。 在支付方面,碧桂园拥有地产行业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等保三级的聚合支付平台,构建集团统一聚合支付生态,已赋能19个业态。平台拥有支付中台、发票中台和金融中台,共68个API。我们随时可以去部署支持碧桂园的新产业,例如机器人火锅店,用了15天就将九大应用全部对接完毕上线。
在AIoT中台方面,碧桂园连接人、设备、服务,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生活生态。碧桂园RPA平台建设碧桂园数字化员工队伍,如今已经生产出10余个机器人,形成六大战队,聚焦六个领域。我的目标是今年做100个机器人,成为一支数字化员工团队。我们用了100人的开发团队在做。例如,财税机器人可以进行银行流水自动下载,还可以做增值税的自动缴税,最难的是完成网上支付,需要借助一些硬件,我们正在做相应的开发和探索。普通员工录入一条流水平均时长为三分钟,我们通过RPA录入一套流水平均时长为40秒。
在碧桂园月行设计平台上,AI广告海报设计一分钟能出十张图,现在碧桂园内部营销、和品牌全部采用这套系统做智能设计,系统对于侵权检测的效果也非常好。
用AI技术做智能规划,通过CAD技术加AI,根据不同地区的建筑标准特别是日照标准,做一些图形的排布,极大地节约规划图设计时间,自动生成方案。所有这些方案都是满足规划条件提资的。
通过AI技术可以实现房屋定制化装修,快速换地板、换家具,生成一整套图纸和相应的成本测算;用户确认之后,扫描二维码就能把图纸拿走,同时成本清单制作完成,就可以直接下单了。AI智能推荐匹配集团标准方案和项目优秀案例,未来“一房一面“由此来实现。
碧桂园是一家全产业链的公司,拥有自己的施工队伍,也在智慧工地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已经有80多个工地使用AI赋能的智慧工地产品,同时在总部设置了5G的MEC,实现边缘计算。
一些感悟
第一,赢在顶层。架构设计是碧桂园数字化之路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我们潜心做文化、做架构。碧桂园有一个“三cai表”——财、材、才,所谓三cai,第一要精于计算价值和成本;第二要打磨产品和客户成功;第三要培养人才和组织发展,要像谷歌一样找到合适的人。
第二,敬畏技术。碧桂园现在拥有一个500+的研发队伍,到年底要完成提升十倍效能的目标。
第三,创新是产品线的一块拼图。碧桂园每个产品线都有11个角色,其中一个角色是科技赋能。
第四,成功可能无故事。例如,我们在做的一个视频应用,通过技术对视频进行压缩,将常规条件下传输需要占用的2-3M带宽,优化到900K。这些技术是作为一个中台或API去呈现,不是一个独立封装,所以,成功可能无故事,大部分人是幕后英雄。
第五,“在当下”才是“在路上”。要从眼前着手,看到就把它做起来,保持在路上的心态。
最后,坑深似海,停不下来。创新是个坑,创新究竟能带来多大的价值和回报?这是管理团队一直面临的问题。但是既然选择这样的道路,就要一直走下去。 像碧桂园创始人所说:既选择远行,当风雨兼程。
守正出新,精业笃行,向大家学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