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眼中的智慧社区是什么样的呢?CIO发展中心记者Frank,于2018年12月25日,在浓浓的圣诞节气氛中,采访了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信息事业部技术总监赵永标,采访中,赵永标总监对于绿城智慧社区的建设,做了全方位的介绍。
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信息事业部技术总监 赵永标
一、智慧园区脉络
1、智慧社区建设的背景
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中国”),是中国领先的优质房产品开发及生活综合服务供应商,以优质的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引领行业。目前,以营造“美丽建筑,美好生活”为己任的绿城中国,创新组织结构、树立战略导向、转型轻资产开发模式、提升服务品质,正向着“中国理想生活综合服务商第一品牌”的目标与梦想阔步前进。
绿城理想生活集团全面承载绿城中国“服务平台化”战略,将以美好生活为核心、以绿城园区为载体、以科技为手段、以绿城客户为服务对象、以美好生活开发者为己任,全力打造“安全、健康、舒适、成长、快乐” 的园区美好生活,促进绿城中国由“造房子”向“造生活”转型持续为绿城中国品牌创造价值。
近年来,绿城从高层到各个业务部门,都非常关注智慧社区的建设,联席主席宋卫平先生在2018年绿城服务年会上提出,“安全是绿城的头等大事”,在此基础上,集团对社区安全的打造定了调子,决心把安全作为打造智慧社区的核心目标。
在打造智慧社区的产品分析阶段,信息事业部在大量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基础上,确定了智慧社区的服务人群、核心诉求和主要需求:
针对于业主和服务商,以安全便捷为核心诉求,提供人、财、物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同时提供舒适的办公、居住环境,便捷的出入行、停车服务,丰富的生活服务配套,完善的配套设施、物流服务,周到的办公服务。
针对于园区运营者和政府相关部门,以高效标准为核心诉求,对于园区运营者,定义其主要需求为节能增效,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统一运营服务标准,提供增值服务,提升品牌溢价,助力公司服务转型。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定义其主要需求为全面掌握园区运营状况,建立完善的园区应急联动机制;提供可持续发展且可复制的智慧社区建设、运营创新模式。
2、场景设计
两年以前,政府在杭州推行"城市大脑"的建设课题,从最开始主要针对交通系统的打造,目前已经下沉到每个社区和楼栋的系统建设,因此,需要社区的更加细致的数据,这是个大的背景。
除了政府部门网格化管理诉求外,地产商和运营商也有对于人和社区的数据管理的需要,以上几类主体对于社区的数据管理,当然也是首重安全的,这与绿城打造智慧社区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
绿城将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因此,在智慧社区的产品设计阶段,梳理了多维度的安全场景:
人、车的无感通行
视频安防
消防安全
家庭安全
3、整体蓝图
绿城智慧社区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统一开放可持续增长的技术平台,包括物联网、大数据、视频云、城市智慧模型CIM(City Intelligent Model)等,连接园区内的IT设施和OT设施,连接前端安全防范系统、信息通讯系统、物业管理服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在上层开发了相应的应用,如智慧安防服务、智慧消防服务、智慧通行服务、智慧家居服务、智慧办公服务、智慧生活服务等,并通过绿城+ APP商家端、绿城+APP业主端、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等形式提供给各类用户。
其中针对于园区运行的官方服务平台,绿城+服务平台,集成事前运维、事中防护、事后处置,实时防护、智能分析、多态联动等功能。
4、主要建设阶段
预研期:2017年10月到2018年5月,是内部研究阶段,主要经过了10余次工作方案汇报、20余篇行业研究报告、50余次内部研讨会议。
初见成效期:2018年下半年,是与客户交流和研讨阶段,成立了智慧社区部门。亚运村中标,“亚运大脑”由绿城主导,另外,雄安新区智慧园区方案、舟山长峙岛如心小镇智慧社区方案、台州湾集聚区顶层设计方案等,均受到业主方的好评和肯定。
新的阶段:项目落地阶段,从2018年12月开始,绿城中国建研中心、如心小镇智慧园区、台州湾集聚区智慧园区将陆续交付上线;2021年12月,亚运大脑交付。
二、运用的关键技术
1、脸面——CIM城市智慧模型
基于CIM平台(3D GIS+BIM )构建一个全三维的数字园区,并结合物联网感知、无线定位、视频监控及大数据技术,突破以人工管理为主的常规园区管理模式,解决传统模式中信息孤立、流通不畅、缺乏综合分析、难以共享、应对突发事件反应迟缓、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实现物联网时代全面感知园区各种信息,让园区管理更加智能和便捷。
2、大脑——人工智能/视频云
智慧园区内使用人工智能,集合多种智能服务,使得应用这些服务的系统能看、能听、能说,具备分析和理解图片、视频、语音、文本等技能;提供OCR、模糊图像高清重建、内容检测、图片识别、智能园区等服务。提供数据挖掘分析平台服务,帮助用户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迅速发现数据规律和构建预测模型,并将其部署为预测分析解决方案。
特别是对于视频技术的采用,可以做到非常规状况分析检测、大范围智能跟踪、火灾监控预警、立体监控、非法入侵报警、紧急报警、紧急求助等,并可以做到出入人员与公安人脸库“人证合一”比对,在线巡逻、对讲、调度,访客统一管理等。做到事前精准感知、积极预防,事中实时感知、快速响应,事后快速调查、深度分析。
3、血液——大数据
目前物联网为代表的联网设备数量增长飞速。其规模大到无法在容许的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收集、管理和处理。数据规模越大,处理的难度也越大,但对其进行分析、挖掘可能得到的价值更大。
绿城物联网平台收到大量的数据,为了从这些信息中获取更大的价值,实现数据的深度应用,采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统一的设备数据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和公共的数据查询接口,建立大数据管理及离线分析平台。包括但不限于新增设备数据、活跃设备数据、设备行为数、活跃用户数据、用户设备行为数据,以及提供快速分析能力。
4、神经网络——物联网
绿城物联网平台面向设备为客户提供成熟可靠的设备连接、设备管理服务,面向应用使能平台提供开放的接口为业务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前端的智慧园区管理平台SAAS应用以及移动APP应用是基于物联网PAAS平台所提供的丰富的API接口进行构建的,物联网平台连接设备、支撑前端服务、沉淀数据。
三、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绿城智慧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也是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的过程,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市场定位与弱电集成的区别
在智慧社区最早落地的时候,外界对其认识不是很清楚,因此,容易和弱电集成商产生混淆。其实,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弱电集成商面对的是弱电设备和设施,其直接面向的是使用方,如业主等。智慧社区软件面对的,除了业主参与之外,更主要的是运营方。供应商只关心安装时设备和设施的完好,对于设备安装后的使用和效率方面的关注是空白的。绿城智慧社区的定位是运营商,关注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效率。
弱电集成商关注的对象是使用方,聚焦在硬件方面,而智慧社区是关注运营商,以软件带动硬件,目前开发的主要是面向业主和商家的APP、IOC(运营中心)、物联网平台。因此与弱电集成是互补关系,不是竞争关系。
2、 整套解决方案公司较少
目前,针对地产行业有整套解决方案的公司是极少的,即使在做出了规划蓝图之后,再寻找各领域的专业公司、完成专业的事情并互相配合起来完成智慧社区的整体解决方案,也是很难的,因为智慧社区的建设不是标准的,不能按照OA、财务、ERP等标准化信息化系统的思路建设进行。
目前,绿城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了,但是技术如何转化为业务和商业模式,则需要技术公司、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努力来打造。智慧社区建设,目前来看是比较新的领域,未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
四、对于同行的建议
1、商业模式驱动技术
不要陷入技术问题。在建设智慧社区之前,如果以为有了物联网技术 + 软件子系统集成之后,就会自然形成智慧社区了,这是不对的。物联网平台不同于软件集成,N个不同园区软件集成项目,费用也基本是N倍关系。物联网平台则不是线性关系,它前期投入比较大,后期随着园区的增加,费用则比较平滑。前期投入的费用,是首要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妥善的解决,智慧社区只能是个软件集成项目,而不是共赢的生态。只有理清智慧社区与弱电集成商、设备厂家、项目公司、物业公司等之间的关系,众多主体才能共同发力并形成共赢模式,让智慧社区低成本的快速复制和良性循环。
2、运营方的引入
在房地产公司(项目公司)、物业公司之外,新增运营公司,其工作界面,主要是围绕线上IOC和线下的IOC,服务于园区物业公司、园区企业和业主。运营方的引入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运营方,整个链条就串联不起来。
3、行业成熟度较低
行业的整体成熟度是很低的,凭一家地产商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行业的标准、规范的打造等方面,需要各友商的通力协作、加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