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CTO对超融合架构的审查过程
2016-05-10  来源:techtarget

超融合架构:CTO,SearchCIO专栏作家Niel Nickolaisen列出了在决定尝试前,需要考虑的五个关键问题。

几年前, 我还认为所有有趣的技术创新都发生在应用层。关注点是移动应用,通过直观的设计,带来强烈的用户体验,数据分析工具和预测分析,数字化营销和细分。在基础设施层,似乎我们已经无法前进。

但是我错了。随着软件定义一切,固态存储和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到来,基础设施领域是一个创新的温床,有很多有趣的机会,选择和决定,从超融合架构开始。

超融合架构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都整合到同一个设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它简化了管理(所有管理都通过一个共同的控制台),可以比单独的,或组合的选项更便宜,并在我们自己的硬件上,提供云服务的灵活性,更容易扩展,能够在更小的数据块上扩展。不再需要对服务(计算能力,存储和网络)进行大型的,前期投资,每天都可以降低成本。

我们最近实施了超融合,我觉得有必要解释我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选择超融合供应商的五个问题

我们选择的主要驱动力是创建我们自己的高性能云计算服务,我们可以使用故障转移,复制和增量扩张。由于监管上的原因,必须在自己的硬件上实施——因此,选择了超融合架构。我们审核了很多供应商,但最后基于以下几点,做出了决定:

•产品支持什么管理程序?这至关重要,因为我们仍然需要运行在设备上的虚拟化产品的许可证,除非我们使用开源选项。

设计和架构会创建真正的集群?我们需要确保各个节点可以相互复制和故障转移,有些供应商做的比较好(有些根本不行)。

你能改变计算能力和存储的比率?我们需要将计算/存储能力与不同的用例相匹配,所以需要能够从计算密集转换为存储密集。

方便和容易在远程地点进行部署吗?我们将在不同的地点部署设备,有时,使用当地的技术资源。我们希望这个过程接近零误差。

最后, 超融合基础设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取代我们的遗留,融合基础设施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希望将我们的投资投入创新,希望这能帮助我们做出转变。

超融合架构:吸取的教训

我们现在已经基本完成超融合基础设施,并学到了很多经验。

1. 首先,我们的一些决策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固态存储成本持续下降,接近机械硬盘,但是性能更高。这改变了超融合价值方程,除非超融合基础设施允许使用固态存储。

2. 第二,还有一些运行在超融合基础设施上的硬件是昂贵的——例如,你的数据库或应用供应商可能要求你获得每个设备的许可证。(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你“可以”在聚集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处理器上运行他们的产品)。

3. 第三,结合分离的计算、存储和网络可能比同样强大的超融合基础设施更便宜。

回首过去,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超融合基础设施的灵活性,为我们提供了多合一,集成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