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也波及到了生鲜领域。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全社会生鲜产品零售总额约为2.5万亿元,虽然目前线上的交易额仅占其中1%,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专家分析,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生鲜电商的活跃,这个比例可能将达到10%,市场蛋糕非常巨大,生鲜产品成为电商和农产品企业巨头逐利的下一站。
生鲜电商:农产品电商皇冠上的皇冠
生鲜电商在中国还是一项新兴产业,俗话说还是一片蓝海,表面看热热闹闹,其实尚未进入到大规模产业化普及阶段。统计表明:在网上购买过生鲜的用户仅占24.5%。有将近半数的用户表示未来有兴趣尝试,而这部分用户则是生鲜电商的潜在用户。可以说,生鲜电商在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上还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对于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是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你不仅要建冷库,同时还必须要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以及冷藏周转箱及恒温设备,否则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户那里都会成问题商品。即使你有钱,投入了资产,但订单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会让你的运营成本大大的浪费。何况玩电商的有几个懂冷链物流、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冷链物流队伍。因此,社会化的冷链物流队伍,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成为了整个农产品电商急缺的资源。因此,如今业内有一种说法:“如果说农产品电商是电子商务的皇冠,那么,生鲜电商就是农产品电商皇冠上的皇冠。”生鲜电商看起来很热,跳进来发现不是那样。因为培育市场的周期比较长,烧钱。因此,更有人说,即使站在农产品电商大热的风口上,“猪”也不一定飞起来。
冷链:仍是生鲜电商面临的瓶颈
生鲜电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冷链问题,物流、配送、快递、宅配等成本较高,一般在30%—40%,一般果蔬类生鲜物配成本甚至超过50%,甚至100%,如果冷链质量不高,可能会前功尽弃。在生鲜领域,有道坎儿,无论公司大小,都绕不过去,那就是冷链物流,它被国际物流行业称为该领域的“珠峰”。有舆论曾断言“在生鲜电商厮杀中,谁赢了物流,便赢了江湖”。
冷链的投入不是一般的农产品电商企业能够投得起的,连续的资产投入,加之投资回报周期长,这都是一般的生鲜电商所玩不起的。正由于此,目前,我国大部分生鲜物流呈现碎片化模式,主要表现为:
一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非冷藏状态下的散装鲜活产品物流,在运输、分销和零售的多次装卸搬运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往往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产品质量。
二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化运作。我国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三是生鲜食品物流设施落后,配送成本过高。我国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大量损耗,物流费用高,易出现安全隐患。用户较少的地方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质量和安全难以保障。如在夏季高温下,标有“冷藏”的蔬菜和海鲜等生鲜包裹,只用普通白色泡沫箱包装,并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或只是在箱子里加点儿干冰而已,因此被业内戏称为“伪冷链”!
生鲜电商很好玩,关键是如何玩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阿里巴巴商学院副院长章剑林曾经这样形容当下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环境。他认为农产品电商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块沃土。总体上看,目前生鲜农产品类电子商务的渗透率还不到1%,大大滞后于服装、电子类产品,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多数农企和商家一头跳进去才发现,“蓝海”很诱人,现实却很骨感。生鲜产品做电商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好玩,几番博弈、几番折腾下来,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电商”变成了“电伤”!譬如有“铺店大王”之称的永辉超市,推出生鲜电商平台仅月余便悄然下线,其原因就是冷链配送跟不上;还有济南买菜网,作为最早的区域性生鲜农产品电商之一,惨淡经营3年后,终因资金和客源问题而倒闭。
其实不管个体农户也好,企业商家也罢,要想做好生鲜农产品电商而不被“电伤”,关键还在于玩法。那么,面对一个如此充满诱惑的市场,生鲜农产品进军电商过程中该注意哪些问题才能避免被“电伤”呢?笔者认为当前主要需要从一硬一软两个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