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山都(Monsanto)公司想帮助农民们解决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让从现在到2050年多出的23亿人口(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吃饱肚子。面对耕地面积的萎缩,加上农业领域一贯滞后的市场反应,这个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孟山都,全球最大的种子公司,转而向物联网需求解决方案。对于其IT部门来说,就不得不放弃已经经过全面考验的协议,进入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但是,这并非孟山都一家企业所要面对的问题。根据专家分析,那些决定投身于物联网的首席信息官们必须探索种种新的领域,包括新的平台和诸如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一类的新概念。同时,CIO们还不得不与厂商建立类似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
与此同时,传统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在CIO们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塑造与业务端的关系 – 正如很多专家所言,物联网的灵感往往来自于业务一端。于是,过去多年中需要应对的工作随着物联网的到来再次浮上水面,即在与业务端的协作问题,比如CIO们要解决的文化、语言和信任等诸多事宜。根据Gartner分析师Paul DeBeasi的观点,很多业务人员认为物联网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以至于通常他们会对此遮遮掩掩。“即便当IT人员开始就具体业务问题进行探究时,很多时候业务端也加以回绝,防止IT团队的介入。”在最近举行的Gartner Catalyst event上,DeBeasi在就物联网探索问题发言时表示。
尽管如此,出于冷静的考虑,CIO们仍尽力在早期就介入其中。“业务端其实需要你的介入。他们在物联网领域志存高远,迟早会把IT一同拉入其中,到时候你就不得不加以应对。”DeBeasi解释到。
物联网如何运作
对于局外人或经验尚浅者来说,物联网就是由具有唯一标识的物理传感器组成的网络,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尽管技术本身并不新鲜,诸如传感器之类通常极为昂贵部件在成本方面已经逐渐开始变得可接受,从而导致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智能”产品,从浴缸到婴儿监视器不一而足。
孟山都在物联网方面的探索是从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开始的,比如减少种子的损失等。举例来说,种子在经过受热和高压的情况下可能会发芽。为此,孟山都在运输车辆上装备了可以探知温度和位置的传感器,使得IT部门能够全程监控种子从田间到加工地点的运输过程。
因此,孟山都可以就种子运输过程做出优化。“如今,通过物联网建设,如果种子受到了热压,我们可以动态调整路线将其先运到冷冻中心,或者优先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孟山都的基础设施架构师Fred Hiilebrandt表示。
在最近举行的Gartner Catalyst event上,不止一位分析师提到了物联网发展的迅猛态势,而Hillebrandt和孟山都也被当做物联网应用案例的典型。“几年前,你可能只是开始零星地听说物联网,然而在短暂的时间内,大量的实用案例就成为了现实。”Lyn Robinson说。Gartner预测,到2020年,全球250亿传感器带来的经济价值将达1.9万亿美元,而物联网的热潮还将一直持续下去。
另外一个角度:CIO们应当开始思考物联网战略的问题,这首先需要从理解物联网的运作方式开始。根据Gartner的观点,任何物联网服务都包含三个部分:边缘(edge)、平台和用户。下面就是对这三个元素的逐一描述:
边缘:即数据产生或汇聚、提炼和分析(某些场景下)的地方。比如,在位于马萨诸塞Cambridge的Akamai公司,边缘计算在实时运营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上,传感器产生的所有数据都会被传到集中式的数据仓库,这经常会导致网络的拥塞。在Amamai,数据在靠近用户的汇聚点(aggregation point)被收集,然后只有重要数据才会被实时传输。Gartner分析师Drue Reeves认为,汇聚点并非是必需的,但是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加,其重要性会逐渐提升。“如果你有了数以千计的涡轮机之类的设备,你就应该在传输网络设置中间节点进行汇聚工作,否则平台一端将会被数据所淹没。”Reeves表示。
平台:Gartner分析师DeBeasi认为,平台是数据被接收(通常是云平台)、分析以及自有算法运行的地方。接收的数据被送到实时流处理引擎,后者决定数据是被立即处理或是先存储下来留待后用。平台同样会运行大型的图分析,将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进行整合后进行趋势预测;为了管理平台,还有策略引擎和资源编制(orchestration)引擎。
用户:即数据驱动业务的地方。Reeves表示,经过分析之后的数据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从物联网平台传送到用户端:通过API调用或查询数据;物联网平台可以通过预设的条件触发并向用户推送数据;通过API总线同时实现上述两种方式。
物联网战略
推进物联网应用的步骤,是很多CIO们所熟悉的。Gartner的建议是,创建团队、寻找业务机会、构建原型、对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进行评估。但是,就物联网具体情况而言,仍有一些重点环节需要指出。
比如,DeBeasi就建议CIO们首先指定具备下列条件的物联网架构师:
1、精通IT,且对物联网技术有一定的认知;
2、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学习新事物并乐于分享;
3、理解运营技术以及物联网对于企业运营的冲击
DeBeasi认为,第三点正是使物联网与众不同的地方。“光对技术充满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对业务具有足够的热忱。”DeBeasi说:“包括对业务流程的理解,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比如,在孟山都,Hillebrandt就是这样的人选。Hillebrandt被任命为物联网架构师(并非其正式的头衔),同时为战略团队、技术架构团队和供应链团队工作。去年2月,Hillebrandt被指定领导一个物联网探索项目。“我仍旧关注供应链的事情,但是我被要求围绕着物联网指定整个企业的战略,即平台战略。”值得注意的是,Hillebrandt的工作也是首先从人开始: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聚拢组建了一个小团队,成员要么已经对物联网有过深入思考,要么表现出了在这方面的兴趣,再或者就是有着高管层给予的充分信任。
平台抑或垂直方案
CIO们需要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平台本身。DeBeasi表示,可供选择的项很多:要么采用针对具体场景的方案,要么走通用平台的路线。
诸如BigBelly Solar智能垃圾桶的案例就是典型的物联网垂直方案,投资小,便于部署且能快速见效。“你无须对数据进行定义,不需要引入传感器,也不用生成仪表盘。”DeBeasi表示。但是,孟山都的Hillebrandt表示,这类方案的缺点在于,无法顺利融入到整个企业的物联网规划中,导致物联网内藩篱丛生,而这正是CIO们所最不愿意见到的。
Hillebrandt将其与当前孟山都所支持的10个Salesforce实例进行了比较。“每次我们要为某个区域上线一个CRM系统,都是从零开始构建。”Hillebrandt表示:“对于物联网内的项目,我们不想再这样下去。我们只想拥有一个平台,以此变得更加敏捷,并通过数据的共享来催生高价值的应用出现。”
为了避免藩篱或壁垒的出现,CIO们可以像孟山都一样构建内部的物联网平台,或者依据Gartner的建议,通过亚马逊的AWS、IBM的Bluemix、微软的Azure或Google的Cloud Platform来构建通用的物联网平台。通过在同一平台上汇聚所有业务线,IT部门可以实现信息的整合。同时,基于平台开发其他的功能 -- 这也是垂直型方案所无法达成的。
业务和IT的关系
没有业务端的参与,物联网平台优先于垂直方案的策略是无法实施的。同时,专家也认为,绝大多数企业与孟山都不同,其物联网的机会不会出现在IT部门。(即便是在孟山都,Hillebrandt的目标也包括了为业务端构建一个自服务的平台。“我们构建物联网平台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业务价值,包括成本的优化和新数字产品的交付等。”Hillebrandt表示。)
对于绝大多数的CIO来说,可以从加州Palo Alto城首席信息官Jonathan Reichental的例子中得到启发。该城诸如智能电网或交通信号灯一类的物联网探索多来自于各个部门(比如电力和交通)。但是,与Gartner在其他地方了解的情况不同,Palo Alto各市政部门没有将Reichental排斥在外。“我经常被邀请参与各种讨论,各部门都想知道我的意见。”Reichental说。
之所以在该城的IT和市政部门之间能形成这样的协作模式,技术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够脱离网络运转。连通上网、开放端口以及遵循诸如备份和归档一类的要求,都是无可避免的。”Reichental解释说。
而且,在市长的支持下,Palo Alto还在技术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引入了监管流程。对此,Reichental将其比喻为漏斗。“我们会评估架构安全性、数据备份、项目成员、预算以及所具备的技术能力。”Reichental说。有时,在经过以数据为依据的分析之后,项目会被评定为不予通过。
通过物联网的探索,Reichental认识到了诸如数字化停车计费器之类的应用给Palo Alto带来的益处。他希望到明年这个时候,能够有更加一致的物联网规划。但是,与此同时,他也不希望各部门的努力被掩盖。“我认为,在集中化的IT系统和各部门的具体需求之间,应该是一种合作共进的关系。”
Reichental认为,如果业务端和IT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工作会面对极大的困难:“你必须要有良好的信誉,与其他人形成充分的相互信任。然后,就是由CEO或城市管理层直接推动的监管流程建设。”
建立信任,知易行难。为此,Gartner分析师提供了一条建议:在和业务端进行讨论时,先不要提物联网这个词。
“业务单元不会说什么物联网,”Reeves解释说:“他们会用其他词汇,比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油田或互联网汽车等等。更进一步,将谈话中的技术性词汇全部去掉,取而代之以业务的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业务,确保沟通的高效和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