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架构 (HCA) 和软件定义存储 (SDS) 是数据中心领域最热议的两股趋势,两者的势头都非常强劲。对IT规划者而言,拨开供应商关于这两种技术的宣传迷雾,判断最适合他们企业的技术,需要费一番脑筋。
超融合架构本身就包含SDSHCA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就是SDS。大多数HCA解决方案是经SDS解决方案扩展而来,运行在虚拟机管理程序集群的各个节点上。它们聚合各个节点中的存储,形成一个共享存储池,供集群中的所有虚拟机访问。HCA的价值在于它摒弃了专用存储网络,正因为不需要专门的共享存储系统,大大降低了存储成本。与SDS解决方案类似,HCA解决方案提供了大部分必要的存储服务(如快照和克隆),但大多缺乏数据保护和复制等关键数据服务。对于小型企业而言,HCA方案或许能满足整个企业的需求。
超融合架构面临的挑战HCA也有薄弱之处。HCA解决方案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在于,这些系统几乎都不能支持数据中心中原有的外部既有存储。HCA假定这些陈旧的既有存储会被所创建的共享虚拟卷取代。但很少有数据中心愿意这么做。结果就是,HCA会变成数据中心抵御存储蔓延过程中的又一存储孤岛。
数据中心的存储性能一直令人担忧,而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性能的可预见性。对于存储系统而言,应用程序和用户最担心的就是是否拥有始终如一的性能。因此,HCA的第二个挑战在于性能的难以预测性。这种性能不确定性来源于这一架构“共享一切”的性质。作为HCA解决方案核心的存储软件会将HCA的处理能力、内存和网络共享给虚拟机管理程序集群中的所有其他进程。如果某个应用资源需求骤升,造成其中一项资源“枯竭”,就可能会影响存储性能,进而在整个基础架构中产生涟漪效应。数据中心规模越大,这一担忧就越可能成真。独立的存储基础架构具有专用处理器和网络的优势,有助于提供可预测的性能。
第三个挑战在于扩展。HCA天生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数据中心需要更多计算能力时,自然会通过增加物理服务器的方式来确保足够的容量。而后,现有的存储卷会将这一新容量添加到聚合之中。这种类型的扩展有两个缺点:第一,计算能力、存储性能和存储容量的增加是紧密相连的,但这些资源的扩充需求很少会步调一致。第二,随着为虚拟卷提供存储的节点数量的增加,网络的重要性也会上升。当节点数达到两位数时,HCA“共享一切”的架构可能会变得相当复杂。
SDS的优势当SDS不处于超融合状态时,能够为大型环境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可以在降低存储成本的同时,还能维持灵活的扩展能力。正如Storage Switzerland在“The Three Problems with Software Defined Storage”(软件定义存储的三个问题)一文中所述,SDS解决方案能够为环境中的传统存储提供SDS价值。这些价值中包括单一管理和统一存储功能集。此外,由于SDS可以利用用户现有的存储架构,因此能够充分发挥专用存储网络和存储计算的功用。换言之,它们不仅具有“共享一切”环境的管理简便性,而且能避免性能的不可预测性,也不需要重新购买额外的存储。
结论对于有些数据中心来说,HCA解决方案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实施这点显然是有价值的。通常而言,在最初实施这些解决方案时还是要多做考量,以免它们造成新的存储瓶颈。如果数据中心原本就拥有很多的传统存储,那么HCA对他们而言可能就不那么有吸引力了。随着环境的扩展,HCA在升级灵活性和性能可预测性上都存在一些缺陷。鉴于以上顾虑,如果数据中心内原本就有传统存储系统,并且需要提供可预测的性能,那么可以考虑一下不具有超融合特质的SDS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