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道CIOQQ群”已经针对云计算的话题进行过了多次专题讨论,之前我们更多是从企业私有云搭建的角度来谈。面对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基础架构采用了公有云,不同企业对于公有云采用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企业对公有云的顾虑,主要在于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担心,那么现在国内的公有云环境究竟如何?是否可靠?企业选择公有云的时机是否成熟?我们此次的访谈就是来围绕这个话题,请从业多年,对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都有着丰富经验的金宪东金总来谈谈他的看法。
大家好,云计算是近几年最热的话题之一,作为企业要不要去“云”,哪些业务去“云”,怎么去“云”,各家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对于企业应用是否要去“云”一直持审慎的态度。国内的云计算服务目前还不成熟,国内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要想赢得客户的信赖,需要完成二次革命。
国内外云计算服务的现状
为什么需要二次革命?怎么革命?首先我们可以从云计算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去看。业内认为,云计算是继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之后,IT界的第三次变革。我认为云计算服务平台要想“云得像模像样”,需要至少拥有以下三个身份中的一个:1、硬件设备提供商(比如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和移动终端);2、互联网公司;3、运营商。
网络、终端设备和平台是云计算的驱动力和掌控点。也就是说,要想提供云计算服务,自己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借助自身的产业优势,做好一点,渗透其它两点,形成自己的云计算生态圈。
这就不难理解,国外成功的云计算服务商就那么知名的几家:亚马逊、谷歌是典型的从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到云服务提供商的成功者;IBM、HP、Oracle是典型的以服务器、存储的硬件资源为基础过渡到云的云计算提供商。
我们先看一下,亚马逊的云的服务:
谷歌,靠的是自己强大的网络服务:
Apple的App Store也是不可复制的云计算服务商,它依靠的是自己强大的移动终端市场。苹果AppStore可以说是本世纪以来苹果公司最重要的创新,给全世界移动终端应用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苹果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加上自有的iOS操作系统,iTunes软件和AppStore构成一个封闭的价值链,每一个环节都被苹果牢牢控制。苹果公司在应用开发、应用发布、应用下载等各环节收取费用并与开发者分成利润,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应用开发者,由此带来大量的应用内容,更加促进苹果终端设备的销量,而销量的增加带动更多的应用下载和利润回报,进一步吸引开发者进入这个领域。由此带来的良性循环使苹果AppStore的成功无人可及,又难以复制。
可能大家不知道,Apple的App Store是构建在亚马逊的S3的服务平台上。也就是说,“云”不是单一的服务,也需要适当的做到强强联手,“傍一下大款”也是必要的。
还有AT&T,是基于运营商的身份,云服务做的不错的公司。这些是国外的情况。
那再回到国内,能够满足基本条件的云服务供应商就不多了。国内的云服务提供商,普遍缺少基础,有的是为了云而云。比如,某运营商的大云计划,倡导以低廉的设备,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的服务。这本身就是悖论,大家都是业内精英,都知道性价比。既然是低廉设备,如何提供高性能、高可用的服务呢?
从业务角度去看,国内的云服务基本上都处于云存储的范畴。百度云、360云等等,都是免费提供空间使用,没有支撑基础。单单靠IaaS,赚钱不现实。再看PaaS:邮件服务、视频点播平台,盈利能力也有限,看到付费的节目,大家基本上就跳过了。SaaS领域,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也谈不上盈利。
国内云的二次革命
所谓“二次革命”,是意味着前面走了弯路,需要去做修正。
现在,阿里在做的就是二次革命的动作。阿里最初的云平台,也是构建在相对低端设备基础上,在美国上市之后,有了革命的本钱。大家如果关注阿里的话,就会发现阿里在频繁调整自己的系统资源,升级系统硬件,做到基于SLA分层资源配置。
我们看亚马逊、谷歌,它们都是把大量的自有资源,整合到云平台,对外提供云计算服务。
低廉设备的老化,加之客户系统压力的双重影响,都是造成公有云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的原因。系统层问题,无论是云资源平台还是自建系统资源平台都是规避不了的。没有100%安全稳定的系统。云平台的构建,是长期的过程。
国内的云平台建设,还没有“傍大款”的概念,都是自建云平台,造成成本自己担。其实可以进行优势互补,这是云计算服务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国内企业应该如何选择云服务商?
国内的云起步晚,一夜之间出来那么多云,企业需要警惕,因为其中难免有些是炒作性质的。
选择云服务,企业需要评估哪些业态到云上去。理论上,基于Web Service的系统,可以先去触云。对很多集团型企业,做单一中心部署,可靠性不高,多点部署成本又很高,可以考虑迁移到云端。而对制造业企业,ERP属于和业务耦合度很高的范畴,触云就需要平衡系统构建成本和访问安全性,目前国外制造业的ERP系统上云的案例非常少。
我曾经和一个很激进的CIO交流过关于触云的思路,他认为三五年内企业自己的数据中心要走向灭亡。我对此持否定态度。触云之后,企业容易被云计算平台绑架,这也是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
要上云,需要考虑因为什么因素造成要去上云,上云之后,随之而生的问题如何去解决。上云,如果不能解决当前问题,还要派生新问题出来,这样的决策风险是很大的。
国内触云,很多企业第一考虑的是成本。我认为,将成本作为考虑触云的出发点,不是很合适。国内的云计算平台大都走低端路线;而亚马逊的客户上云,成本很多都是高于自建的,他们追求的是创新而不是低廉成本。我们也需要多从创新的角度去思考。出发点不同,选择就不同,结果也不同。
我认为未来的趋势还是:核心业务自建,边缘业务上云。自有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的并存是未来持续相当长时间的模式。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上升到替代关系,就走歪啦!
在投资逐年压缩的背景下,如何制定IT的投资策略?
近几年,每个企业的IT投资大都处于逐年压缩的态势。而业务发展、系统规模在扩大,数据规模在膨胀。这都是需要直面的现实。企业的IT资源是否确实到了无法支撑业务的状态,是否有评估的依据很关键。
我这两年服务了几个客户,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系统资源承受不了企业业务运转了。但事实上,企业IT系统资源构建是个渐进的过程,设备涉及几代,表象的系统性能问题,可能仅仅是一个系统瓶颈点的制约造成的。所以,优化系统资源,发现资源瓶颈,提高IT投资的投效比是未来投资的方向。
群友讨论摘录
轻型应用,小型应用,或者是负载变化非常大的有规律的可考虑租用。——某企业CIO
云计算的亮点是资源最大化的同时,对服务进行计费定价,为企业提供核算基础。——某企业CIO
影响云计算走向的是安全问题和被服务商绑架的问题。安全问题中有对云服务提供商的访问约束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越界了,谁去管?管的依据是什么?在欧美,由第三方审计去确保运营商不越界,一旦查出来,越界成本很高。而国内目前还处于盲区。——某企业CIO
现在云计算,提高的不是计算能力。大计算量的性能提升,不是云平台能解决的问题。分析类提速HANA、Oracle都有解决方案的,但都代价不菲。将大计算量抛给云,云会自动分配,然后返回结果,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有个核心问题,就是资源池里的核心设备有些是老化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是最新的。可能需要国内的云服务完成了二次革命,这个问题才有解决方案。——某企业CIO
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AZURE和IBM的云在性能和价格上与自建中心相比,现阶段是不划算的。国内的基本上就是个存储。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省去了自建运营的麻烦。中长期看出于灾备等因素考虑,我个人认为混合云是长期趋势。目前对于高耦合应用系统和高负荷系统几乎都不适用公有云。——某企业CIO
IT之道QQ群简介
IT之道CIO QQ群(129918886)是CIO发展中心旗下实名制纯甲方CIO QQ群,主要是方便企业CIO、IT经理等中高层IT人员的日常交流和互助而设立,群成员覆盖制造、零售、快消、服饰、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大中型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目前为国内最活跃、话题专业性最强的CIO群,会员人数在持续增长。针对QQ群讨论的发散性较强的特点,CIO发展中心会定期在群内发起话题讨论,并且对讨论的内容进行编辑、整理。此栏目即为所有精选话题的整理文字集锦。供CIO朋友们参考、借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