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新浪和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创造了互联网web1.0模式。Web1.0模式,为读者提供即时和海量的信息渠道。但网站作为媒体组织向用户单向传播的传统模式并未改变,互联网内容是由少数编辑人员决定并发布的。用户在门户网站上,仅仅是浏览和阅读,而并没有参与。2000年,美国”.com”泡沫破灭后,互联网行业逐渐从web1.0开始过渡到Web2.0。web2.0把互联网用户从web1.0纯粹“读”的角色转变为“写”和“贡献”的角色,让用户参与到互联网内容的发布、编辑等流程。blog、tag、wiki、SNS等应用是web2.0的核心应用。与web1.0完全由网站发布内容不同,web2.0开始由用户发布内容。最初的论坛、BBS、博客、贴吧都是由用户生成社区的主要内容。人们共享信息主要经过了兴趣导向、知识导向、个人导向、内容导向四个发展阶段。
1、以兴趣为导向的BBS社区
代表:猫扑、天涯、百度贴吧
BBS论坛多根据兴趣类别不同划分为许多板块,例如天涯论坛开办了股票论坛、天涯杂谈,电脑技术、情感天地、艺文漫笔、新闻众评、体育聚焦、书虫茶社、旅游休闲、海南发展、天涯互助等板块。用户可在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于他人进行讨论。论坛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专题性论坛。除了猫扑、天涯等综合论坛外,一些功能性专题社区也应运而生,比如体育社区虎扑,动漫论坛ZERO等。
BBS社区的特点是,用户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将自己掌握的新闻消息、自己的观点评论通过BBS平台分享给拥有着同样兴趣的陌生人,并期望得到关注与反馈。
2、以知识为导向的点评、百科社区
代表:维基百科、tripAdvisor、大众点评、百度百科
知识导向平台是信息分享平台的典型案例,用户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体验无偿地通过在线平台分享给他人,并不要求任何回报。
以成立于2001年的维基百科为例,维基百科开创了网民共同编写百科全书的模式。维基百科上呈现的信息,主要是由网络上志愿者共同合作编写而成,任何使用互联网进入维基百科者都可以编写和修改里面的文章。截至2014年7月2日,维基百科条目数第一的英文维基百科已有454万个条目。全球所有282种语言的独立运作版本共突破2,100万个条目,总登记用户也超越3,200万人,而总编辑次数更是超越12亿次。2006年,百度百科上线,意在打造中文百科全书。
克莱舍基在书中将这种网民的自有时间称为“认知盈余”。普通人对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实际上非常愿意投入时间进行创作或参与。互联网的出现,让他们的分享变得极度的方便和简单,用户可以方便的在维基百科上编辑词条或者在百度文库上传手中的文档。克莱舍基认为,将人们的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汇聚到一起,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tripadvisor成立于2000年,是全球第一的旅游评论网站。月访问量达3.4亿人,同时拥有超过800万的注册会员以及超过2亿条旅游点评和评论。tripAdvisor有大量关于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包括酒店、景点、餐厅。旅行者可以根据亲身体验对酒店、景点、餐厅进行真实评价,与他人共享信息。
3、以个人展示为导向的社交网络
代表:Facebook、QQ空间、人人网、开心网
以个人为导向的信息共享模式又可以称为SNS模式,即社会性网络服务,旨在帮助人们建立起一个网络社交服务平台。用户在SNS平台上,可以添加自己熟悉的人成为好友来创建属于自己的一个专区,并可以在里面分享自己的照片、个人兴趣以及生活点滴,可以寻找、联络身边的好友并且互动。用户在SNS平台上通过信息的共享与互动来展现个人魅力,进行自我营销,拓宽现有人际关系。SNS一度成为了联络旧友与发现新朋友的最优先窗口。
Facebook于2004年2月4日在美国上线,截至2013年11月每天上传约3.5亿张照片。截至2012年5月,Facebook拥有约9亿用户。Facebook成立后一年,王兴模仿facebook成立中国版校内网(现人人网),迅速发展成为在校学生分享自己生活状态、分享校园信息的共享与互动平台。在2007年10月份,校内网就已经覆盖了国内80%的大学市场。
4、以内容导向的媒体平台
代表例:Twitter、Youtube、微博、土豆、博客
随着互联网带宽的增加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内容为导向的信息分享平台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内容为导向的信息分享主要是指用户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制作的视频、以及自己发现的新闻消息分享给他人。用户既可与熟人分享消息,也可以与陌生人分享消息。相比于SNS,以内容为导向的平台更注重内容的质量或者时效性,更类似于一个自媒体平台。
2004年,一家加拿大公司推出照片分享网站Flickr。Flickr本是为这家公司游戏产品《Game Neverending》所设计的附属项目。但公司的创始人很快意识到照片共享社区的前景。事实上,允许用户在互联网上分享照片的网站,自1999年就开始出现,但这些网站(Ofoto、Shutterfly和Snapfish)主要是通过鼓励用户在网络上分享照片,以促成他们进行网络冲印为主要的盈利模式。真正有用户贡献并分享的社区在当时仍然罕见。Flickr也创造了一系列在当时极具创新的功能:允许用户以时间为顺序查看自己的照片、允许用户为照片添加tag以帮助他们查找有兴趣的图片等。2005年,Flickr被雅虎收购,雅虎为用户提供每月高达100M的免费存储空间。通过用户贡献的图片内容,Flickr开始成为一个初始的图片社区,鼓励用户之间分享图片、评论和互动。
2005年,以用户上传为主的视频网站YouTube正式上线,草根用户开始大量在互联网上传视频作品,随着带宽的不断增加,用户分享视频的门槛越来越低。2006年,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成立仅19个月的YouTube。到2010年,YouTube每日的视频观看量已经达到20亿次,2012年,YouTube视频观看量达到40亿次。当年,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在YouTube上首播,并成为首个观看量突破20亿次的视频。类似于Youtube,国内也在同时期出现了一些原创拍客网站。2005年,以土豆、六间房、56网为代表的类YouTube的网站开始出现。当年由胡戈自制的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迅速传播,成为草根UGC视频最早的代表。但是因为国内网民的视频制作技术以及创新能力有限,大多数用户并不自己制作视频作品,而是将自己在街上遇到的实时新闻、奇闻异事等记录下来并与他人分享
Twitter诞生于2006年,用户可以播报短消息给“followers(关注人)”,它也同样可允许用户指定想跟随的Twitter用户来读取他们发布的信息。所有的Twitter消息都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与Twitter相类似的国内产品微博诞生于2009年,用户可以将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编辑为简单的文字、图片或视频发送给自己的关注人,可在移动端随时随地完成,保证了消息的时效性。
本文为投稿文章;作者为中银国际证券,其社会服务业团队成员有:旷实、梅林、范欣悦、杨艾莉。文章为《共享经济: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缘起+动力+未来》报告节选;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