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企业采用游戏化策略推动企业内部社交文化,但围绕游戏化是否能企业带来生产力提升的争论还在继续。本文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游戏化带给企业的利弊。
游戏化的红利
增加企业员工的参与度
来自Gallup 2013年在美国的一份调查显示,约有七成员工表示自己对于工作的参与度不够。电话呼叫外包公司liveOps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企业可以通过使用游戏化增加员工的参与度。根据该公司的的调查结果,在实施游戏化策略后,呼叫中心的电话量减少了15%,销售量却增长了至少8%,消费者满意度也提升了9%。
游戏化提供直接的成效反馈
在公司传统的管理方法中,员工通常要在半年甚至一年才会得到工作成效的反馈,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员工默默无闻的做事,得不到企业高层的鼓励和肯定。
但游戏化的管理策略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员工在工作中会得到各种现实或虚拟的奖励。硅谷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如Spotify和livingSocial,已经完全开始使用基于移动端的游戏化策略。
游戏化成为员工工作表现的新标准
软件公司SAP将员工在sap内部社区SAP Community Network (SCN)的表现进行打分。员工在这个社区里通过发帖回帖获得积分,并且帖子质量越高、传播范围越广,其获得的奖励也越多。这些积分奖励已经成为员工晋升的重要标准,而那些在不同领域里排名靠前的员工也会得到高层的重视,当有相关的业务或产品需要组建特别行动部门时,高层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这些专家。
游戏化的另一面
一刀切的游戏化
很多公司在部署移动化的时候的确很认真,上线了很多积分、奖章系统,高层也能重视。但却因为过度追求游戏化而忽视员工的实际体验,不分部门的游戏化策略是极其危险的,从而也忽视了竞争与协作之间的平衡关系。
被强制的游戏不是真正的游戏
任何一种游戏都应该是自愿参加的,企业的游戏化也不例外。对员工来说,生产力的提升有很多方式和方法,而游戏化只是其中的一个途径,任何以强制的方式开展游戏化的企业,其结果往往很难令人满意。
综合来看,游戏化虽然可以作为企业推动内部社交进展,提升员工生产力,但在实施的过程需要小心谨慎,尊重游戏的规则,也要尊重企业不同部门的工作方式,更需要尊重员工的意愿,否则只能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