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ASP模式”可行性分析
2014-03-04  作者:中国国家企业网 

  目前,安徽省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与其它省市的建设模式相同,政府的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系统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强,信息不能共享,这也是电子政务初级发展阶段的特点。在新的发展阶段,电子政务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都需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大胆创新,突破目前“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以一种发展的、符合总体发展趋势的思路和模式发展电子政务。


  “ASP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借助了中国电信(当然也可以是具有相当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同时具有社会诚信力的企业)的硬件服务、技术服务、网络服务和社会专业企业和综合管理的服务能力,具有投资成本小、投资风险小、系统建设容易、系统运行安全和系统功能开展及升级方便等特点,已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可。


  一、服务供应商(ASP)简介


  ASP英文全称为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中文译为应用服务供应商。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用户不仅实现了自己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业务的外包,而且将自己的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托管给ASP;


  用户的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放置在ASP内部,而不是在用户自身内部;所有的软硬件设施,以及相关应用系统均由ASP配置及维护。


  用户不拥有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及应用平台,只是集中于其内部业务的流程资源管理所需要的应用系统的使用;而用户所使用的应用系统,并由ASP根据其业务的具体需要提供。


  应用服务的产品化:ASP所拥有产品的不再是具体的、单一的软硬件产品,而是根据不同行业用户而开发及实施的软、硬件业务系统平台,及其为用户所提供的各项技术支持及相关服务。


  ASP的主要业务集中于:根据相关行业的业务范围、业务流程以及资源管理需求,制订先进的系统方案,采用领先的软硬件技术,开发并实施应用环境及应用系统,提供给行业用户一个业务运行的标准系统平台。


  除提供标准业务运行平台之外,ASP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使得各用户的业务运行及系统应用在统一的标准平台实现‘私有化’。


  根据用户规模及其对用户内部IT环境和应用系统的要求,ASP还可为用户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UserHelpDesk),相当于用户原有的内部IT维护部门的职能


  在IT应用服务外包模式中,用户的信息系统运行是由承担外包业务的专业IT公司派出业务人员到其现场进行应用与维护服务,而ASP模式则是由ASP业务人员集中在ASP内部,为其众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器与数据维护服务,并尽可能通过远程通讯提供桌面应用、网络与运行维护服务。


  二、电子政务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在对政府各部门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以及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政务公开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影响电子政务深入发展的许多问题。


  基本的物理资源不能共享、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太低:政府各部门自建网络系统,部门与部门之间基本没有实现互联,信息不能共享。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加大了电子政务的建设成本。信息化建设得比较好的部门的中心网络基本建成,但未形成整体。也就是本部门上联国家,下接省、市、县(区),中通各职能部门,覆盖所有业务联系的单位的网络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实现网上业务处理。


  技术人力资源的整合和技术水平不到位:一方面要精简机构人员,而另一方面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其次,技术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水平整体不高且相差悬殊,他们中间既有能够进行软件开发和具有丰富系统管理经验的IT精英,同时也有初学者。


  政务网目前基本上都是内外网隔离,造成这种技术应用局面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滞后于技术发展的各种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和相关政策,所以目前真正的网上应用服务功能较少。也就是电子政务还不能真正提供网上服务,还得不到群众能足不出户办理各种与政府职能相关的各项业务的功能。


  从目前看,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是从初建时期的形象展示阶段向深化应用阶段转变;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实行“阳光行政”;体现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思想,塑造政府新形象。


  为达到上述目标,网络信息系统在技术产品先行的条件下,要达到以下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


  利用社会信息化的平台资源,加强网络互联,消除信息壁垒,全面实现信息共享。


  利用社会的人力、技术资源,整合技术服务支持体系,全面提高技术支持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健康发展。


  简化系统的建设方式,强化信息系统的联网应用功能,创造安全的社会化的网络应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