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使用微信与朋友聊天吗?你希望永久保留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吗?你会不会为需要保存的视频和文件太多而硬盘空间又有限而苦恼?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拥有一个高效、可靠的存储平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兴起,特别是移动访问需求的迅速增加,随时随地访问应用与数据逐渐成为常态,如果没有后台存储的支撑,那么这一切将成为一句空话。
分久必合
企业级存储从诞生之日起到现在,一直在经历分离与融合的轮回。从服务器的附庸到独立,再到今日与服务器、网络的再度融合,存储作为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正在以数据为核心的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融合与跨界是存储演进的必然结果,而这种融合与跨界也从厂商的个别行为发展到今日成为一种主流。2004年12月16日,安全领域的领导厂商赛门铁克正式宣布以股票形式收购数据备份软件公司Veritas的全部股份,总价约135亿美元。这是当时软件界数额最高的一次并购。当时很多人奇怪,专注于安全的赛门铁克与专攻存储的Veritas这两家风马牛不相及的公司为什么会最终缔结良缘。
美林证券的分析师也曾感慨:“我和许多人讨论过有关Veritas被收购的可能性,但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是赛门铁克。”但在今天看来,赛门铁克并购Veritas却是合情合理,因为两家公司做的是同一件事,就是帮助用户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其最有价值的资产—信息。
今天的赛门铁克拥有了包括服务器高可用、数据备份和数据安全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可以提供覆盖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级用户,从PC到数据中心的一揽子信息安全解决方案,这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存储之举。
当企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数据和信息已成为企业的战略资产时,存储作为底层核心平台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服务器、网络、安全等数据中心的其他资源与存储的融合也就不足为奇了。十年前赛门铁克的跨界之举为其他厂商跨界存储开了个好头。
融合就是跨界
现在,国外主流的服务器厂商几乎都拥有自己的存储产品线,包括惠普、IBM、戴尔等。国内的服务器厂商也在不断增强自身的存储实力。华为在坚定不移地走ICT融合的道路,从CT领域跨界到IT领域,服务器与存储就是跨界的两个重要支点。
Gartner针对2013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华为在中国市场上已成为存储产品发货套数、发货容量的第一名,销售收入的第二名。很显然,华为的跨界存储战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专注于高性能服务器的曙光公司根据用户的需求开发了为其高性能计算机配套的大规模并行存储系统,并在云计算的战略指导下,不断完善其存储产品线,今年还推出了大数据存储一体机。
时至今日,服务器与存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存储型服务器在底层架构上已将服务器与存储进行了深度融合。用户关心的也不再是产品的具体型态,而是产品能不能解决其应用的问题。
最先由提出“融合”概念的惠普,如今已经在数据中心领域得到普及和深化。在虚拟化技术的催化下,为响应用户采购一体化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将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和软件进行整合,这也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服务器、网络、安全等厂商向存储的跨界潮。
2011年,广域网优化加速厂商Riverbed扩大了其Whitewater云存储加速器产品的生态系统,并在2012年新增了Whitewater云存储网关,以便更好地支持主流的备份解决方案。
近两三年,闪存已经从消费领域进入了企业级存储市场。作为提升性能、降低延迟的有利工具,闪存得到了存储厂商的普遍欢迎,一些闪存应用的初创厂商不断涌现。据说在美国硅谷,只要是从事与提升存储系统性能和降低延迟有关的初创厂商都会吸引大批的投资者。这些新涌入的闪存厂商将提振整个存储市场的发展。
云、无线是新抓手
除了上述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亮点以外,存储服务也是云计算时代的一个创新产物。从最早的网盘到现在日渐流行的云盘、云存储服务,云存储已经成为互联网厂商、服务提供商跨界存储的敲门砖。
联想推出了企业网盘服务,金山打造了金山云,网宿科技(300017,股吧)在CDN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其IDC资源推出了云备份服务。在云计算和服务领域,跨界存储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许多提供公有云服务的厂商,最先推出的产品就是云主机、云存储。作为数据的载体,存储在企业云化的过程中必须先行一步。
总部在天津的初创公司Echoii致力于将无线技术与存储设备相融合,为智能终端用户提供全新的、出色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体验。存储与无线等新技术的结合将为存储的创新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未来,存储将无处不在,因为整个数字宇宙的基石就是存储。存储不再是数据中心里冷冰冰的一堆设备,也不只是专为企业级用户服务的平台。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等手段,存储与前端应用、用户体验密切相关。在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处理公务或玩游戏时,你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过存储的作用,但是事实上存储已经无处不在,它正在为这些应用提供坚实的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