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面向现代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信息集成管理
2014-03-12  作者:e-works 

  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电子商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顾客需求个性化、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规则、“科层制”管理模式和以ERPII应用为主的生产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企业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必须要进行管理思想上的革命、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上的重组(Reengineering)、管理手段上的更新(Reform)。从而实现以业务流程重组BPR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革命和以面向现代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管理手段革命。本部分基于上述理念,对生产动作模式、组件式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原则、构件技术与软件复用技术、电子商务对制造业企业的应用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平台构件技术复用技术


  一、背景


  近几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电子商务被广泛应用,人类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构成了影响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股力量: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简称3C)。过去在工业经济时代通过规模化生产以降低成本的大型企业已难以取得今天市场上的竞争力,过去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规则、“科层制”管理模式和以MRPII应用为主的管理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今天企业的发展,甚至必须要进行管理思想上的革命、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上的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管理手段上的更新(Reform),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以业务流程重组BPR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革命和以现代企业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应用为主体的管理手段革命。


  现代企业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应以现代企业的运营特点和运营模式为依据,以现代IT技术为手段,对企业的运营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经营战略、市场预测与分析、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各个方面。根据现代企业的运营要求和现代IT技术的发展,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量管理)、MFT(物流技术)及其集成应用,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本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IT分析公司GartnerGroupInc.根据当时计算机处理技术IT(InformationTechnology)的发展和企业对供应管理的需要,预测在信息时代今后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即将发生的变革,并提出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概念,由此推动了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全面深入发展。


  1.1、Internet和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EPR系统是一种主要面向制造待业进行物质资源、资金资源和信息集成一体化管理的企业管理系统。它是从60年代的MRP(物料需求计划)、70年代的闭环MRP和80年代的MRPII(制造资源计划)发展演化而来的。在ERP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到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一套仅仅支持企业内部管理而无法将企业外部的信息容纳进来的软件必将很快地过时。特别是在Internet的时代,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企业将不再受空间的制约。一个企业的客户可能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同时企业竞争者的方位也空前地扩大。企业将学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以降低成本,加速交付周期。这也是所谓“虚拟企业”的概念。尽管电子商务和虚拟企业在中国还不成熟,但它们很可能比人世间们预想的来得快。到那时,遍布全国或全球的合作伙伴都是虚拟企业的一部分。如果企业建立的企业管理系统无法获得它们的信息,就谈不上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1.2、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支持智能信息分析和决策


  散布在企业各个角落的数据经过整理和汇总形成信息,对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形成知识,知识经过升华成为智慧。传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工作,充当一种汇总和整理数据的电算化工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很多企业已经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而企业领导感觉不到明显效果的原因。他们通过企业管理系统得不到直观的有关整个企业的知识,更不用说通过系统寻求解决问题的智慧。


  实现商业智能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系统必须具备这样的体系结构和技术,能够把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分公司、各个工厂的数据全部汇集到一起,利用OLAP和数据仓库的技术加以分析。很多企业管理系统在开发之初,就构建在相对分散的体系结构上,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彼此之间的信息很难共享。没有整合的信息,也就谈不上智能。所以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发展到支持智能的信息分析,必须在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时强调整体设计在体系结构上的一致性,使企业中的所有信息能够建立关联,保证信息的共享性。


  1.3、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采用模块化、构件化的体系结构


  目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者总希望从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中提炼出精华,体现到管理软件中。这种软件往往大而全,企业在实施时一般要先做BPR(业务流程重组),然后再进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因此这种软件对企业的要求也比较高。这种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差,无法适应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无法使企业在这种形势下保证灵活性,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所以现在一个发展的趋势是从庞大的系统转变为模块化的系统,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组合。对模块进行进一步的抽取就可以形成构件,构件表达的是系统中最基本的成分,一般分为通盘基本构件、领域共性构件和应用专用构件三种,如果能从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精选流程中抽取出领域构件,整个系统就可以由这些领域构件和基本构件建立,那么系统构建者甚至最终用户自己就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定制,进行二次开发。这样所定制的系统,当用户的经营环境和精选模式改变进,软件本身也可以轻松地被加以改装,适应新的要求。


  国内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现状:


  不能涵盖企业运作的从技术系统的CAD、CAPP、PDM到人、财、物以及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决策、电子商务的全过程。一般管理软件主要涉及人、财、物和部分企业决策,这已经不能满足电子信息时代企业全面信息管理的需要。


  没有突出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目前的企业管理系统包决大多数以实现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的事务片为主。


  不包括现代企业运作的资本运作、企业动态联盟、电子商务的概念。这些都是电子网络时代构成现代企业运作的所不可能缺少的部分。Internet时代促进了全球信息的共享和快速传递,进而推动世界进入了电子商务的时代。把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融合,将改变企业经营者的产品经营理念,并由此改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商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形成企业间的供应链关系的电子化,加快整个社会企业的经济运作效率,从而形成企业的动态联盟。


  不是建立在系统研究现代企业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需要各类计算机软件的支持;建立这些软件,则需要完善、全面、严谨的信息模型的支持。目前的企业管理系统多数采用的是“就事论事”的做法,依据应用单位的具体管理关系实现软件设计。因而,造成国内软件设计水平低下、适应性差、难以实现重用的状态。


  实现技术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设计企业管理系统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客户/服务器”的两层体系结构,不能满足进入internet网络时代以来的信息处理需要。


  缺乏高端产品。由于国内在计算机软件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目前国内的企业管理系统主要是以实现简单事务处理为主,缺乏对开发工具、高端软件的研究和实现,造成目前国内管理软件低层次、重复开发的现状。


  1.4、构件技术和软件复用技术


  作为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实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目前构件技术和软件复用技术是实现复杂系统和可复用系统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将促进软件产业的变革,使软件产业真正走上工程化、工业化的发展轨道。


  通常情况下,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包含以下几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如果每个应用系统的开发都是从头开始,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就必然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探讨应用系统的本质,可以发现其中通常包含三类成分:通用基本构件、领域共性构件和应用构件。应用系统开发中的重复劳动主要在于前两类构成万分的重复开发。


  软件复用是在软件开发中避免重复劳动的解决方案,其出发点是应用系统的开发不再采用一切“从零开始”的模式,而是以已有的工作为基础,充分利用过去应用系统开发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从而将开发的重点集中于应用的特有构成成分。十几年来,面向对象技术的出现并逐步成为主流技术,为软件复用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软件复用研究重新成为热点。通过软件复用,在应用系统开发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开发成果,消除重复劳动,避免重新开发可能引入的错误,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构件技术所实现的软件复用技术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已经运用到实际系统的开发中,但在国内,对构件技术和软件复用技术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中,没有真正实用化,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技术所带来的优势。


  1.5、国内软件开发现状


  由于国内在计算机软件领域水平和国际水平的差距,目前国内的软件主要是以应用软件为主,缺少对开发工具、高端软件的研究。在高端领域基本上被一些世界级的软件公司所占据。通过建立通用化构件、领域构件、建立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端软件产品,将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应用以及研究水平的层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构造应用系统的框架系统和软件设计环境,建立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软件产品具有现实意义。开发出适应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的具有自主版权的高端产品,就可以用这种高端产品根据国内企业和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定制。这种构建系统的方法基于构件的软件复用技术,所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企业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不断进行调整发展的需求,减少系统建立的开销,并能使国内软件业在国外软件大举进攻国内市场时,在低端领域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二、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管理信息系统正是基于上述的国内、国际的背景。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信息管理系统包括PDM和电子商务等的面向现代企业动作的企业管理系统环境,将在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建设中,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式的需要中发挥重要作用。


  2)在研究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基础上采用构件技术实施的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管理信息系统所建立的软件产品,将对企业完成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的转变,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促进作用。


  3)构件和软件复用是当前国际上高水平软件设计的关键技术,它们的采用将改善我国目前软件开发中分散和低水平重复的现状,促进我国软件设计总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变革,使软件产业真正走上工程化、工业化的高水平发展轨道。


  4)此基础上所建立的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端软件产品,将提高我软件产业和研究水平的形象。


  5)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采用多学科联合的研究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技术合作与进步,为商水平应用软件的开发开辟新路。


  三、对行业、领域的影响


  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信息管理系统将在以下方面对不同行业和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1)对现代企业运作模式的研究,并形成的构件化系统将对企业完成向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的转变,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促进作用。


  2)软件复用技术将促进软件产业的变革,使软件产业真正走上工程化、工业化的发展轨道。软件复用将促成软件产业的合理分工,专业化的构件生产将作为独立的产业而存在,软件系统的开发将由软件系统集成商通过购买商用构件,再集成组装而成。;软件复用所引起的产业变革将会带来更多商业契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机遇。


  3)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信息管理系统的完成将帮助企业大规模地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这并将带动诸如通讯、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并最终为经济的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管理信息系统产业关联带动性分析


  五、该技术应用领域


  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信息管理系统适用于各类工商企业。为企业的全面现代化管理的实现,提供全面、一致、共享的解决方案。


  六、企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市场供求分析


  6.1、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根本保证


  近些年来,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从大的趋势看,可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创新型管理


  现在世界进入了一个“无边界的竞争时代”,那种固定不变的常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必将为创新型管理所取代。所谓创新型管理,是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


  2)企业重建是一场管理革命


  9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其它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重建运动。在西方,企业重建运动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亚洲国家的一些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体制、效率和竞争力等问题。这场运动引起了各国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密切关注和极大兴趣。不少人认为,这场管理革命对当今企业的影响可与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界的影响相提并论。


  根据哈默的定义,重建企业是从根本上对原有的基本信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考虑和重新设计,以期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获得大跃进式的改善。这种管理革命的技术基础则是信息网络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普遍覆盖。这就使职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大大节省了报表、数据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流转与延误,缩短了整个生产周期,大大精简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关心全局的新局面。


  3)注重全球战略


  首先是面向全球开发与配置资源。跨国公司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经营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上,开始从国内为主逐步转向在全球范围内统筹考虑和合理配置,即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不同金融风险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设立相应的技术开发中心,组织技术开发,增强其技术竞争力;依据经营需要,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


  第二,跨国公司开始积极开展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一方面更加重视国内企业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国际协调型研究开发机构,提高综合技术竞争力。


  第三,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生产体制。跨国公司正改变国内生产为主,海外生产为辅的传统经营方式,力求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全球范围的高效生产体制。


  第四,加强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跨国公司通过启用当地营销人才或加强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不仅懂营销、懂外语,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习惯的营销人才完善国际网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准确把握市场营销信息;加强市场营销与研究开发的联系,依据市场需求信息,研制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4)跨国多元化文化管理


  管理活动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哲学和管理风格。有的人分析:美国是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日本是以“理”为中心的管理,中国是以“情”为特质的管理。以法为重心的管理,强调的尊重规则和秩序,追求卓越的特征使它一直处于创新管理的领先地位;以理为中心的管理注重后来居上,善于对人家成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追求功利而牺牲道义,追求群体利益而牺牲个人;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则注重发掘人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强调管理的“人和”效应。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对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比较松懈,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


  5)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经营者本身素质的紧密关系越受到各国与广大企业的确认。今天的经营者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素质,才能使企业经营成功。


  首先,经营者要能接受新的挑战。企业必须对变化的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


  第二,企业经营者要有一定的技术功底。不懂技术就会有害于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而丧失市场时机。


  第三,现在企业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导人运作资金的能力。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现金、股票和债券的经营要有充足的知识。


  第四,企业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他们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培养。


  6)建立跨职能的机动组织


  适应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具有更大的弹性,并大大提高组织整体的综合效能。由于各项管理活动相互交织以及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任何重要环节的活动,都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合与协作。必须突破部门分工的严格界限,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和任务,实现职能的重新组合,建立跨职能的机动团队,增强企业的活力、效能与系统整体合力。


  7)企业管理从产品驱动到顾客驱动


  使消费者满意将是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不能仅从表面接受这个哲学,而是要将这作为经营决策的主要驱动力;不是简单地将顾客要求结合到企业新产品或服务开发过程中,而是要将满足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所有活动的基本原则,愿意并有能力将顾客置于组织的中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激励和奖励制度建立在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顾客驱动型公司要摈弃只关心价格和产品质量的传统做法,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价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为此,企业将越来越早地采用顾客信息管理系统,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和对企业的变化进行及时监测。


  6.2、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


  根据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IT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企业的运作模式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经营战略。建立健全企业战略研究机制及其管理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市场战略、产品战略、生产战略等等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2、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对公司(股份制)运营、资本运作、产权管理、投资决策等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


  3、优化资源配置,规范企业的经营过程。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资源和生产、销售、供应、技术、财务和质量等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4、广泛采用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如并行工程、远程设计、快速成型、虚拟制造、敏捷制造等,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产品质量。


  5、以准时生产和精益生产为指导,建立适合多种生产类型的混合型生产系统,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各种用户的要求。


  6、根据企业不断创新和提高应变能力的需要,建立与企业规划设计、企业重建(经营程序再造(BPR)、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等有关的运作机制和相应的技术、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如物流技术、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等。


  7、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建立全球供应链、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管理系统。


  8、真正以“顾客”为中心,建立专门的顾客关系、顾客信息、顾客服务管理系统。


  9、基础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如各种标准、定额、规章制度等进行研究和管理。


  6.3、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特点


  1、管理系统性。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把企业所有与经营生产直接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成一整体,每个部门都从系统总体出发做好本岗位工作,每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质量同其它职能的关系。只有在“一个计划”下才能成为系统,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将被团队精神取代。


  2、数据共享性。企业各部门都应依据同一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任何一种数据变动都能实时地反映给所有部门,做到数据共享。在统一数据库支持下按照规范化的处理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改变过去那种信息不通、情况不明、盲目决策、相互矛盾的现象。为此,要求企业员工用严肃的态度对待数据,专人负责维护,提高信息“透明度”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


  3、动态应变性。企业管理系统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和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它要求跟踪、控制和反馈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管理人员可随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响应、及时决策调整,保证生产计划正常进行。它可以及时掌握各种动态信息,保持较短的生产周期,因而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为了做到这点,必须树立全员的信息意识,及时准确地把变动了的情况输入系统。


  4、模拟预见性。企业管理系统是经营生产管理规律的反映,按照规律建立的信息逻辑必然具有模拟功能。它可以解决“如果怎样—将会怎样”的问题,可以预见相当长远的计划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而不是等问题已经发生了再花几倍的精力去处理。这将使管理人员从忙忙碌碌的事物堆里解脱出来,致力于实质性的分析研究,提供多个可行方案供领导决策。


  5、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企业管理系统包罗了成本会计和财务功能,可以由生产活动直接产生财务数字,把实物形态的物料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保证生产和财会数据一致。财会部门及时得到资金流动状况反映物流和经营生产情况,随时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参与决策,指导和控制经营和生产活动。同时也要求全体员工牢牢树立成本意识,把消除浪费和降低成本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6、企业管理系统反映的是一个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视管理。


  这些特点表明了一个完整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的思想,并可以将设计、制造、销售、运输通过集成来并行地进行各种相关的作业,为企业提供对质量、适应变化、客户满意等关键问题的实时分析能力。


  6.4、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管理系统的需求特点


  首先,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内外部的运作方式将会大为改观。由于Internet大大缩小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企业内部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模式将有很大变。在内部工作和业务流程的控制方面,企业将会主动地大量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交流。传统企业管理系统没有涉及或考虑到这些需求和功能。


  其次,随着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传统的系统一般只能提供电脑终端给系统使用者,而电子商务时代的终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固定的或可以移动的电脑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各类数字终端,如:电话、电视、PDA、BP机等等,要求新一代系统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更加方便系统用户的使用。


  再者,企业管理的内涵也在进一步的延伸,除了传统的企业财务、库存、销售、采购、生产等管理以外,涉及整个企业价值链的许多环节也被要求进入管理范畴。“客户服务中心”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企业建立客户服务中心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从而在销售和服务等方面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企业管理系统在这里得到了扩展。


  客户关系管理又是另一个事例。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已很难分出绝对优势。谁能把握客户的需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谁就能取得竞争优势,捷足先登。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联成一片的价值链已经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这在一次拓展了传统


  企业管理系统的概念和范畴。


  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管理系统应具备的新特点


  1)跨平台运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平台运行,以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


  2)支持多种应用系统数据交换: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各自的应用系统。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会要求新系统也能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流和集成,从而有效利用已有投资。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将帮助企业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3)系统高度集成:进入系统的数据要能根据事先的设定以及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传递到相关的功能模块中,达到数据高度共享和系统的高度集成。


  4)高度模块化: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


  5)分布式应用系统: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个特征。


  6)面向电子商务: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及网上交易的实现。然而,电子商务并不简单是Web界面,其内涵比简单的Web界面要广阔许多。


  7)多语种支持及个性化界面:跨国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跨国交易必然带来对管理软件多语种支持的需求。另一种要求即是可以由用户来自行设定应用系统输出界面上使用的术语和界面格局,形成个性化的用户截面。


  8)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大规模的系统、分布式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机制。


  9)支持企业的工作流程定义与企业重组: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兼并、内部重组、工作流程改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企业见甚至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临时组成跨越国家与地域限制的虚拟企业集团。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能够支持小到某项业务流程重新定义,大到企业的合并、分离、重组以及虚拟企业的重组操作。


  10)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是人力处理所不能完成的,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智能化处理功能。它包括以下三种功能:A)智能化业务过滤和处理功能,能自动识别什么是普通业务,什么是特例业务,并做出相应处理。B)智能化计划优化功能,企业的计划工作是依照各种平衡点来制定工作的指导方针。管理系统在制作计划时必须考虑多维约束条件和多种目标任务的同时并存,实现智能化的计划优化功能。C)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管理系统能自动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给出建议的应对措施。


  11)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有标准的对外接口: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使得开发商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也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


  6.5、市场供求分析


  现在,国内的高端与低端两个市场已经完全形成了。在高端领域基本上被一些世界级的软件所占据。低端市场基本呈现国内与国际软件势均力敌的局面,国内软件在中资企业有很好的亲和力,而国际上的一些中小型外企是最受欢迎的选择。


  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对ERP的需求具有中国特色。首先,ERP要符合中国管理模式;其次,要有适合不同企业规模的ERP;另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体系,众多的中小企业同样也需要符合自己企业规模的ERP。这些应引起国内软件业的高度重视。


  另外,由于对互连网和电子商务产品的需求,目前的软件开发技术向构件技术转移。人们已经认识到要构建适应现代企业运作模式的企业住处管理系统,采用构作可复用技术是必由之路。


  市场推动因素


  首先,中国经济已经几年实现7%的年增长,为ERP市场能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其次,国家、社会与企业均极力推动ERP的发展。国家在著名的863计划中早已把ERP列为重点,在2000年新的计划又有进一步推动的精神。社会的专业媒体及厂商也纷纷摇旗呐喊,至于企业则早已大把大把地投入金钱、精力与无限的期望。


  再次,中国积极加入世界大家庭。由于WTO、经济全球化及电子商务已可争辩的迅猛速度迎面扑来,企业已经自觉或不自觉的被置于全球化市场的竞争前沿,再也没有前线与后方的要领由于供应链的作用,几乎每家企业都在参与全球的供应与服务。原本一个狭小、封闭的环境已被广域、开放的环境所替代。企业不得已面临数倍甚至于数十倍于从前的竞争。采用ERP已是非常普及的一种手段。


  最后,国际软件纷纷推出本地化的服务及国内软件的崛起为ERP市场的成熟提供了基础。ERP理论体系的建立最终是依靠具体软件为载体来固化、实现。国际上的知名软件从最初的提供中文版软件加英文版资料到后来根据客房进行少量的客户化工作乃至目前真正正视中国的市场特色,真正采取本地化的服务。不仅体现在采用本地化的人才政策,更在于重视本地的文化差异。国内软件从前几年的人云亦云逐渐根据自身的势力实事求是的提出了一些有实现能力的软件产品。为ERP在中资企业深入人心奠定了舆论基础。


  6.6、产业关联带动性分析


  建立的现代企业运作的动作模型,将推动企业管理向全面、信息、规范和现代化发展。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和网络化,需要各类计算机软件的支持;建立这些软件,则需要获得建立在对企业管理方法以及涉及的一切总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住处处理模型。以现代住处处理的观点深入研究企业管理本身,会极大地促进对现实经济社会和企业运作规律总的全面认识,并使之全面条理化和系统化。由此获得的知识本身,对于提高全社会企业管理的水平,就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在软件实现上估用的组件技术,将促使我国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从传统向最新软件体系结构的转变过程,带动我国软件业整体水平提高。“客户/服务器”的两层体系结构。由于不能满足进入internet网络时代以来的住处处理需要,产生了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客户/组件/服务器”的三层体系结构,也就是所谓的“软构件”技术。采用组件技术具有一系列优点。


  首先,组件技术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信息处理。


  第二,组件的采用,为互连网络和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运作管理奠定了核心的技术支持。


  第三,组件的标准化,为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软件设计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第四,组件的可重用性,加快了企业软件的开发速度,降低了复杂性,提高了正确性。


  由于这些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尤其是国内)软件企业发展的目标。但是,由于新旧的体系结构在设计方法和应用环境的差异,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知识更新跟不上的总是这个转变在国内尚没有实现。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人员在组件技术方面,已经从事研究、跟踪发展了多年,并在就用项目中采用过有关技术。把组件技术定为研究的技术基础,企业动作模式的组件式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必将促使我国企业管理系统实现从传统向最新软件体系结构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