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动力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融入农业产业中的新生产力要素。在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也需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制约因素,加强产品、规范、人才和资金方面的建设和投入,构建服务整个农业产业的农业信息化应用体系,实现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融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现代农业是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其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一、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的互动关系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开发利用各种农业信息资源,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全新生产力,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去,快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大减少农业流通损耗,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领域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5.40,-0.02,-0.37%)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过程。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为重点,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简言之,农业产业化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社会生产大分工背景下,通过有效的引导机制和利益导向,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多环节有机链接起来,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运营系统,从而实现农业产业不断增值、农业企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性发展过程。
农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同样是产业链条延伸和生产要素重组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彼此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助推器,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势资源整合升级。农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农业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成为组成生产力的新要素,在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资源环境以及农民生活消费等方面给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提升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奠基石,为农业信息技术体系提供全领域长链条的应用空间。农业信息化必须要以一定程度的农业产业化为前提,只有在一定程度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实施农业信息化,随着我国农业逐步从集体合作、小农经营向智能农业、信息农业的转变和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密切协作和农业经营实体的规模化管理必然要求农业信息化。
二、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农业目前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管理模式,将科技和信息融入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等核心环节,带动资源节约化高效化配置和优势整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源和便捷的交互渠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联结,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助推传统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和效益增值。
生产环节:生产环节是整个农业产业链条的起始环节,也是后续加工、销售和消费三个环节的物质源头。生产环节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和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传统农业生产者脱离市场、远离技术,依靠传统经验和小农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生产大分工和市场经济下的利润冲击,农业信息化通过便捷的网络通讯渠道将市场供求变化和先进的品种技术传输到田间地头,辅助农民进行科学的生产决策,并积极引导小农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整合土地、劳动力、科技信息等资源,面向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合作组织提供区域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景式管理,掌握资源家底,摸清市场趋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改变传统的高耗低效的生产结构,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加工环节:加工环节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等活动,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重要环节。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农业经营实体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原料采购、订单处理、产品加工、仓储运输、质量管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上信息的顺畅交流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基于订单驱动或电子商务协作密切农业企业所在环节与产业链条上下游的协作交互,打破传统的资源约束,使得农业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自由组合成以资源和信息为纽带的有机实体,大大拓宽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活动空间,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持续增值。
销售环节:销售环节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实现产业链利润的重要环节。射频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快速传递,减少物流损耗,提高流通效率;商业智能和数据仓库的引入,让农业生产经营实体不再是简单地收集行情数据,而是更加深入地开展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市场决策,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电子商务和网络化的营销模式的打造,让农产品的销售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的制约,有力地消除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产品相对过剩,有利于维护市场供需平衡,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构建高效低耗的流通产业链。
消费环节:消费环节是需求者购买和使用农产品的环节,也是生产端制造的产品经过流通过程增值之后其价值得以完美实现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消费环节是一条产业链的终结,消费的农产品的来源、经过的环节、增值的过程都通过产品标识或者信息编码的方式传递给最终消费者,让原本游离与产业运行体系之外的消费者能够了解到农产品的相关质量信息,促进放心消费;另一方面,消费环节又会促使一条新产业链的开始,消费者的购买情况和使用反馈是促使农业产业转变和优化的重要因素,市场反馈信息的获取和分析也是检验企业决策的最好的标准,是挖掘市场潜在需求、调整经营决策的有力工具。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传统农业融入国际市场经济和应对市场风险冲击的必然结果,其发展的过程正是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等核心环节的资源整合和重组的过程,也是农业信息化细致入微的应用过程,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程贯通,集合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促进资源优势和信息畅通的产业链条和联盟集群的形成,推动农业产业化纵深发展。
三、面向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化应用体系的建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的实际相融合,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和基础支撑,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产业化发展中一个全新的生产力要素,融入到了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促进产业化的大发展。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农产品物流的便捷化和高效化、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一系列围绕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的信息技术和系统被研发和应用,在农业产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环节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信息化和产业化起步较晚,多数政府部门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尚处于被动接受阶段,尤其对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开展信息化应用的认识不到位,相关资源和要素的投入也很欠缺。同时,相关信息技术的产品主要是针对产业链上的独立环节或过程进行研发设计,既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和规范要求,又存在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配套的应用体系也受限于资金不足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出现了脱节现象,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之后难见预期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经营者参与和应用信息化技术和体系的兴趣和信心。
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是农业信息化应用体系的核心,也是制约应用体系运转的关键因素。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探索,农业信息化已经积累了一系列面向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产品,包括实现对外信息服务和产品展示的门户网站和网站集群,提供产业链各环节管理和服务的生产决策系统、专家系统、病虫害防治系统、测土配方施肥系统、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土壤质量评价系统、作物适宜性评价系统、农情监测系统、温室智能控制系统、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等,物流跟踪管理系统、交易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奠定了目前农业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一方面要继续研发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系统,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将产品的定位角度从单一环节转向整个产业链,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条件、要素投入等方面的影响,逐步搭建贯穿产业链流通全程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建立畅通的信息流通道,从而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发展提供兼顾广度和深度的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支持。
规范制定: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虽然研发了大量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但是由于采用的标准不统一、流程设计千差万别,导致不同系统之间信息交互性差,急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一方面,针对现行的开发模式和应用需求,借鉴国外相关农业信息化系统开发标准规范,分析国内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探索建立与国际标准兼容、国家标准相统一的农业信息化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标准规范,主要从农业信息采集标准、网络接口标准、信息化应用流程设计标准、编码规范等方面入手,提高应用系统信息的准确性,便于不同系统之间的友好交互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应用的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信息资源、农业信息市场和农业信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规范农业信息化开发者、经营者和应用者的行为,带动农业信息化有序发展。
资金引导: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建设,通过相关国家财政项目的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有力地确保了信息化研发和应用工作的顺利进行,但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在顺应农业产业化大发展的要求下,需要开展诸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收集、信息化应用系统示范推广等大量的工作,仅仅依靠国家项目和财政经费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在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的同时,构建信息化建设融资平台,鼓励信息化和产业化的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组建产业联盟,充分应用产品开发、经营理念和销售渠道上的资源整合优势,发挥农业信息化融合产业化的提升效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创造更高的产值和利润,吸引产业链上的利润再投入到新一轮的信息化和产业化建设中来,以信息化创造的价值反哺信息化建设,形成“产品—产值—价值再创造”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加速了农业信息化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在农业产业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下,应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础和全新需求,从产业链延伸、产业增值以及信息化全链条应用贯穿的角度集成现有应用基础和平台,整合和完善面向农业产业化的农业信息化应用体系,在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和应用模式上形成具有中国农业发展特色的促进机制,实现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的融合和提升。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决策预期,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新型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和农业产业化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相互融合,相互推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