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用友NC商业智能推动企业智能管理的价值工程
2014-02-13  作者:互联网 

  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简称BI)是当前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自BI概念被提出以来,曾被称为“企业信息化万里长征的最后十公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智能在信息化中扮演的角色也在悄然改变。


  用友BA(BusinessAnalysis)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孙永军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智能不仅是“企业信息化长征的最后十公里”,也是“企业信息化开始的提前十公里”,商业智能应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引领信息化进程。


  新技术促进商业智能由分析型转向操作型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蓬勃发展,这也给商业智能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而孙永军也认为,新技术的出现对商业智能的发展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激励。


  “操作型BI是商业智能未来发展一个很重要的趋势,而新技术的出现则让这一切成为可能。通常意义上的商业智能对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分析支撑。而操作型的商业智能则将第一线的执行人员也考虑其中,而要实现这种转变,新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孙永军还认为,新技术的引入让商业智能产生了新的应用模式,让商业智能从分析型向操作型转变,而大数据的出现让“实时数据抽取”和“数据总线”两大技术成为可能,前者可以实时抽取各种数据,为相关应用者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而后者则让业务、分析两部分的有机融合成为可能。


  孙永军总结道:“新技术对操作型BI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其从理论研究阶段,逐步转向可落地的实现阶段,更进一步的向企业实际运用中发展。”


  用友重新定义商业智能模式


  事实上,商业智能的概念很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孙永军认为,用友所倡导的商业智能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智能存在一定区别。“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商业智能主要应用在数据分析层面。而用友所倡导的理念,则是将其加载和融合在业务管理系统之中,我们将其称为企业管理支撑系统”,孙永军表示。


  以用友NC6为例,商业智能的影子在整个NC6中随处可见。孙永军认为,将商业智能向企业管理前端推广,首先是对管理结果进行分析,并洞察原因,然后对管理程进行优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最后在企业管理的前端,商业智能依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将其嵌入到管理过程中,甚至延伸到企业前期管理设计的层面上。


  “现在用友可以通过商业智能建模的方式,将企业管理中的重点环节模拟出来,为企业进行管理设计提供参考,让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少走弯路。”化数据分析为管理实践,这正是用友对商业智能的理解与创新应用。


  用友商业智能覆盖企业三大层面


  那么商业智能能为企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孙永军指出,商业智能在执行层、管理层和决策层都为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变化。在执行层面,商业智能提高了业务链条上每个“点”的工作效率,让原来30秒的工作在10秒内完成,从而提高了整体执行质量。孙永军强调,这也是用友在商业智能领域一直在尝试的东西,让其与最前端的执行工作结合在一起。


  “在管理层面,商业智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视角”孙永军说道,“管理者关注的是整个业务线,或者整个部门层级。因此商业智能需要提供给他一个统一的视角。”与执行层关注点所不同的是,在管理层会有更多要求,用来提升的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再上升到决策层面,尤其对于集团企业来讲,需要跨层级、甚至是跨公司的视角。在这个层面,商业智能成功的扮演了辅助决策者作出判断的角色。孙永军表示,在这个层面上,用友关注的是商业智能是否能在企业的管理应用当中为企业创造利润,能否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孙永军强调,决策层更关注企业决策的方向:“比如我在做投资决策,是不是要开新厂房,是不是要投入新的产品线,都是一种决策性的东西。决策层则决定了企业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方向,这也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商业智能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商业智能是企业管理的“润滑剂”


  商业智能是企业信息化中的润滑剂,让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更加顺畅。而在NC6这个“大一统”的平台上,商业智能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孙永军表示,用友NC6是一个即集成又开放的平台,这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就是说,用友商业智不但能嵌入到NC6的业务流程中支撑NC业务流程的闭环式的运作,还可以与其他厂商的产品完美融合,充分考虑到了企业个性化的实际需求。


  通过对孙永军博士的采访,我们可以看到,用友让商业智能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从最初的数据分析到现在与整体业务流程融合在一起,提高了管理流程的执行效率和管理质量,并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可靠的决策参考依据。孙永军也表示,用友希望能通过在商业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让未来企业实现科学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