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该进程所产生的大量业务数据,也成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如何对其充分地加以利用,为决策和经营和业务创新提供服务,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不少企业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推进其商务智能(BI)项目。
某BI专家在谈到此类项目时认为,项目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帮助企业从积累的海量数据中获得决策信息,提高营销决策的科学性。为达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相应的软件和工具,还需要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而且要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相结合,实现全面、准确、及时、深入地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BI在销售型企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流向分析,不少企业为此在方案和实施方的选择上大伤脑筋。有CIO却认为,这些并不是关键所在,重要的是要弄清每个节点的逻辑,另外,数据如何获取,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如何进行持续的数据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功能让讲,市场上现有的BI平台,基本都可以实现,多数咨询公司也都有能力完成这样的项目实施。
数据的来源、可靠性和完整性,是不少CIO关注的焦点。数据是否完整,对分析的影响非常大,美国不少失败案例,都是因为数据质量所导致。输入的是垃圾数据,出来的就是垃圾展示,这是大家公认的一个道理。
数据的来源,有的是企业内部,有的是来自企业的合作伙伴或客户,有时甚至需要用钱去购买第三方数据。有时数据不是非常精确,也能够反映一个大致的趋势,对于多数BI项目已经足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优化和调整,直到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其准确性比较满意。
BI项目的用户一般有三类,不同用户对项目的要求也不同。一个企业中,业务和中层通常比较重视数据的准确性;领导层则希望看到一些特定的指标。当然,不同的企业管理者,对BI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不同行业,不同的用户,对数据精确率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医药行业,产品的流向分析是重点应用,要想达到一定的准确性,非常困难。因此,不少企业在BI项目中更注重关联性和趋势分析,认为能够做到这些,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也有CIO认为,获得分析和风险控制,是两个不同的应用场景,宏观趋势需要海量的数据、复杂的数据模型和运算能力做基础,一般的企业做不到,而且数据本身也是有成本的。有些东西无法完全用数据加以描述,即便可以,也存在滞后作用。
当今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通过挖掘和分析多年的数据积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