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华泰汽车一把手频繁变更 销量低迷
2013-08-25  作者:华夏时报 

  “华泰B11目前已经停产,市场上在售的大多是消化库存。”8月中旬,一位接近华泰汽车高层的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华泰曾寄予厚望的首款轿车B11在销量持续低迷后,华泰决定暂时放弃该车型。


  而十几天前,华泰汽车一纸人事任命下发后,华泰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人选也再度更换。在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中,华泰汽车及销售公司总裁、总经理等高管已变更10次有余。


  华泰汽车高管频繁更换,与华泰汽车历年来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有很大关联。对市场表现深表不满的华泰汽车决策层,希望通过调整职业经理人的方式寻找市场突破点。不过,十年已去,这种方法显然并不奏效。人事战略的辗转反复,也使华泰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人事频调


  据了解,8月初,华泰汽车内部通报一则人事调整消息,原华泰汽车集团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王惟,调任至华泰汽车集团国际事业部担任副总经理职务,集团副总裁及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将由去年刚进入华泰的新能源工程师李学明担任。


  “又换了?”面对华泰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职务再度更迭,业内第一反应大多如此。细数2002年以来的十年中,从2002年的张才林,到2008年的童志远,再到2011年前后的刘志刚、侯海靖,以及刚刚变动的王惟,华泰汽车集团及销售公司高管已调整10余次。


  “过去的几任总裁或总经理中,同一职务最长任期三年,最短不足6个月。”一位接近华泰汽车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而此次调动距离王惟担任销售公司总经理一职也只过去不到十个月时间。平均一年一次变动,高层不断流失的境况,即使在民营汽车企业中也尚属罕见。


  “华泰汽车职业经理人构成的高管团队流动大,与其家族式管理制度有很大关系。”一位原负责客车业务的华泰汽车内部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诸多职业经理人在华泰始终处于手脚并束的状态。


  上述说法在一位前华泰集团副总裁处得到佐证,“在2010年前,华泰汽车的管理权和资金的审批权几乎完全集中在董事长一个人手中,普通副总级别的高管只有2万元日常费用的审批权限,到下属公司的高管层面,权限更低。”这位集团前副总裁对本报记者回忆,当时超过2万元的费用申请,全部要集中到董事长环节审批,直到2010年,华泰在资金审批制度方面稍有放权,而后在时任华泰汽车总裁刘志刚的职位上,日常费用审批权限提升到10万元。


  不过,在刘志刚卸任后,华泰汽车集团在集团高管架构上也做出调整。从2011年7月加入华泰汽车的侯海靖开始,集团层面只设置常务副总裁,不再有总裁一职。


  销量之困


  多年以来,华泰汽车内部高层人事的升降职也难寻逻辑,如2010年北京车展上还以销售公司总经理身份接受采访的杨永明,在2011年上半年出席活动时总经理一职前面便多了一个“副”字。


  在高层人事层面频繁更迭的表象之下,是华泰汽车多年来持续不振的乘用车事业。


  2000年,华泰山东荣成工厂落成,为华泰汽车提供了每年15万辆的产能规模。华泰汽车并未满足于此,2006年,华泰汽车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建整车和发动机工厂,年产能35万辆。不过,与占地面积600亩,亩产能230辆的荣成工厂相比,占地面积6000亩,亩产能只有58辆的鄂尔多斯工厂的利用率显然不高。“鄂尔多斯整车工厂中仍有大面积荒地,发动机工厂目前也只有一条生产线,很多设备封在箱中。”一位近期到访过华泰汽车鄂尔多斯工厂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2008年和2009年前后,华泰汽车位于云南曲靖和湖南宁乡的生产基地也得到审批,但至今仍未正式实现整车生产。即便如此,华泰汽车四大生产基地产能已超过50万辆。即便按70%产能达产率计算,其现有产能规模也可位列单一厂家前15名。


  与富足的生产能力背道而驰的是华泰汽车持续走低的市场业绩。


  数据显示,2012年华泰汽车的全年销量仅为3.4万辆,与50万辆的产能相比,其产能利用率仅为6.8%。进入2013年,华泰汽车的市场销量表现仍未好转。2013年上半年,公开数据显示华泰汽车共销售旗下车型1.8万辆,然而,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华泰汽车上半年终端销量仅为5894辆。


  在这不到6000辆的终端销量中,华泰汽车曾重磅推出的华泰B11上半年销量之和仅为98辆,平均月销16辆。“目前,华泰汽车内部已将华泰B11停产,一段时间内市面上还会消化库存。”一位接近华泰汽车高层的消息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未来华泰汽车将会在B11的平台上开发中低端SUV和轿车产品。对于上述消息,华泰汽车相关人士暂未给予任何回应。


  谋局之下


  尽管乘用车销量不佳,但在华泰的谋局之中,汽车事业仍以乘用车为主。


  本报记者从前述离职高管处获悉,2010年起,为集中精力扶植乘用车业务,华泰在整个集团层面的战略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原从事客车事业的延边客车公司暂时搁置。“到目前为止,华泰的客车业务停滞了4年,延边的工厂也是放在那(空置)。”一位仅在延边客车公司供职3个月便离职的副总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华泰在战略方向上的大幅调整,当时客车公司及集团分管客车业务的一系列高管纷纷撤离。


  而后,在国内市场日渐萎缩的情况之下,华泰开始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在业界看来,王惟调任国际事业部也正出于此原因。据了解,除此前在朝鲜、利比亚等国建立经销商网络外,2013年,华泰汽车还将在俄罗斯、越南、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九个国家进一步发展经销网点和建立KD工厂,完成全球布局。


  在国内,华泰也在“铺大摊”。在国内四大生产基地基础上,华泰汽车又计划在天津、秦皇岛两地再建新厂。据本报记者了解,华泰汽车在天津收购了天汽美亚,谋取15万产能已于去年12月达成意向,目前正在进一步推进中。而今年6月,华泰汽车集团副总裁兼投资运营中心总经理彭金春和华泰汽车控股集团董事长顾问周志华等考察团一行又出现在秦皇岛,计划投资百亿新建年产3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和年产30万台发动机生产基地。


  如若一一落成,届时华泰年生产规模将达125万辆,这对于今年10万辆目标都难以触及的华泰汽车而言,与“圈煤圈地”为核心目的的传闻难脱干系。


  “华泰其实是想发展汽车业的,只不过,直到现在还没找到适合自己走的路。”前述原集团副总直言不讳,由于华泰的固有模式和思维传承与在合资及国企打拼过的职业经理人很难相融,频繁调整无法避免。“未来如能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重组华泰,彻底改变华泰的企业文化和战略模式,华泰或许才会走上新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