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的选型
2013-08-23  作者:CIO发展中心 


  移动计算的时代到来,迫使许多CIO开始考虑如何在移动平台上实现已有或新开发的应用,或将某些传统应用的部分功能拓展到移动平台上。然而,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的选择,是大家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所谓移动开发平台,一是指移动架构、移动资产的管理或安全保护平台(移动设备管理方案);二是指可用于为移动设备开发和部署各种应用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移动应用开发方案)。CIO们对开发平台的要求,一般是同时支持安卓、IOS、黑莓,甚至Symbian和Windows Phone等多种运行环境,支持平板电脑和手机等多样化移动终端,以及原生和混合模式的应用开发。


  从传统应用到移动平台,不只是一个设备、操作系统或平台的迁移,应用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CIO们并不能简单地将传统应用迁移到安卓或IOS平台就大功告成,而是要从系统架构、应用安全、功能设计、性能规划、应用开发、测试与部署等多个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


  多数CIO们倾向于这样的观点:由于移动设备的多样化,以及移动终端天生的便携性(易丢失)和其它一些安全缺陷,首先要通过专业的移动设备管理方案,对移动设备进行安全加固,然后才能在这些终端之上部署相应的企业应用。不过也有另外一些CIO认为,小规模的移动应用开发、测试和推广更为迫切,因为这涉及到企业要不要快速向移动战略转移,投入大量资金来做移动设备管理、移动应用开发和其它相关工作的问题。


  当然,应用先行只是对移动战略进行验证的一个过程。不少CIO希望通过这种尝试,让IT团队和整个企业能够充分了解移动应用的潜力和收益,从而展开通盘的项目规划和大规模的预算投入。在真正的移动设备管理方案部署之前,移动应用中的数据安全,往往需要借助Web登录验证后,访问存储于服务器上的数据等折衷方式来加以控制。在一些CIO看来,这种Web访问的手段,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在安全风险上,并无太大的区别。


  涉及到移动应用的开发,即便是最有经验的CIO,也希望能够拥有一套适当的开发和管理工具,以达到简化工作,降低门槛的作用,加速应用的开发和部署。在设备安全和管理领域,市场上已经有思可信、CITRIX、Symantec等国际厂商的解决方案,也有包括华为、东软、慧点等国内企业的身影。涉及到应用开发,则更是百家争鸣:SAP、Oracle、IBM等都有配合自身传统IT方案的移动应用平台;另外,市场上也有一大批像烽火星空、数字天堂、恒拓开源等在内的国内厂商,也提供从中间件平台,到移动应用开发服务在内的各种解决方案。


  尽管如此,要说市场已经比较成熟还为时过早。无论是设备管理,还是应用开发、应用测试或跨平台部署,市场上的多数工具都还不够成熟和稳定,也缺乏比较大规模应用的案例,至少在国内的情况是这样。CIO们对中间件平台市场的评价就是:"吹牛的多,实用性少,问题多多"。


  从选型角度,CIO们对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的要求大致为:知名厂商提供,技术支持有保障;产品比较成熟稳定;支持敏捷开发;易于学习和使用,手段灵活、学习成本低;支持跨平台的应用开发和部署;支持原生和混合等多种模式的应用开发。在设备管理方面,支持跨平台、多样化移动终端,支持远程升级和数据清除等功能,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些实际开展过移动应用开发的CIO们发现,尽管在移动设备管理和移动应用开发平台两个领域中,前者的市场上更为成熟,但是在项目实践上,短板往往在管理工具上。没有管理工具,应用开发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对设备的直接操控;然而这样的结果,又会影响应用的跨平台部署能力,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情形。


  整体而言,移动应用最大的障碍在于平台的多样性,这对于方案供应商和企业用户都是最大的挑战。尽管各厂商都声称支持对应用进行封装,做到一次开发,跨平台部署,但是实际的情况是,移动设备和移动操作系统的更新频率,往往会超过方案供应商的更新速度。在此情况下,企业无疑需要对包括BYOD在内的移动战略进行一番非常具体的考量。国内外一些业已部署移动应用的企业用户,大多采取了限制终端类型或型号的做法。


  当然,移动应用在国内所面临的问题,有些与平台关系并不太大,包括网络带宽在内。这些问题本身会影响移动应用的架构和功能设计。低带宽、信号质量不好的环境,对数据同步、GPS定位、系统时间设定和同步等功能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特殊设计来解决。移动设备管理或应用开发平台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提供一些额外的支持,对于CIO们自然是不小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