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公司一直在做折扣,以百货类商品作为主要经营门类,开展专业折扣销售。公司创建于2000年,目前有8家实体店,在信息化领域,上品比传统企业走得早一点,这方面的历程可分为4个阶段,包括初步认识IT作用、开展数字化和互联网应用、到运用IT改善管理经营和以技术来引领业务发展。目前我们处于第四阶段。
上品折扣总裁 李炎
创建之初,上品采用的是粗放模式。我是做品牌出身,比较了解供应链中的清货和折扣需求,因此在王府井开店以后,很快打开了市场,以一千多平米的小小面积,做了中国第一家独立的百货折扣卖场。当时的情况是,供应链有需求,消费者也有需求,因此业务逐渐得到扩展。到了07年底,08年初时,大家已经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特别是淘宝商城上服装服饰的快速增长,超越了其他商品门类的增速。
开始大家认为,淘宝这种C2C模式是一种小众的体验交流。但是经过快速成长后,却慢慢成了大众化的销售渠道。反过来考虑上品,我们是一种渠道商,租一个楼面,把商品引进来,对消费者进行售卖,这是我们的模式。由于是做供应链出身,因此我深知,对于商品价格、库存和品质的控制,才是渠道的生命线。在大家都希望快速扩张的阶段,我选择了比较保守的路线,去做互联网和商品的数据化。
我认为,渠道正在发生变化。作为渠道商,必须理解这种变革给行业带来的冲击。我们从2008年初开始尝试互联网业务。当时在国内,尤其是百货和服装服饰行业,除了我们,别人也不太好尝试,因为我们的门店中,全部是打折商品,非常符合当时互联网交易的特征。
当时的情况是,所有的商品都必须打折,没有折扣就无法销售。交易过程中的库存和支付成本非常高。我们在中关村开了一家店,叫优价百货,在新浪总部旁边。当时的想法是,把上品做的更好,然后扩充折扣产品的范畴。这种举动让我们拥有了一个以IT企业为主的周边环境,整栋大楼就我们一家传统的零售公司。我们看到有的公司在一夜间,就能投资到位,办公环境非常好,但是过了3个月或半年,很快又撤了,换了另一家。正是这样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会。
我发现,互联网营销在当时已经变得特别重要。我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大等BBS上进行各种互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带领着我们的经营决策走向互联网。具体的想法是,首先要做互联网业务,其次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最后,还要利用互联网来适应消费者渠道的变化。
这方面我们也开始尝试,初期很愚蠢。我们开了几个淘宝店,带着拍照人员到门店中,根据我们的认知,随便拍几张照片,挂在网上。楼上设一个办公室,两个客服,有定单来了就用对讲机去问楼层主管,有没有这个货,有的话就可以让用户支付。当时没有后台的数据,只是货进来了,就依靠这种很土的方法开展业务。
但是业务发展很快,两三个月以后,就达到三、四十万一个月的销量。但是靠对讲机做下去,肯定行不通。当时我们的年营业额,已经快10个亿了,二、三十万对我们而言,肯定不是目的,我们要想一想,这件事情倒底应该怎么做。最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不要实行商品的全面数据化,将进店的所有商品管起来:所有SKU,包括商品、价格、库存,全部管起来。
这些事情传统百货业已经想了很多年,也有企业在操作。从96年燕莎上收银系统开始,每家公司都经历了这种决策。大家之所以会困惑,是因为如果采用联营的模式,商品并不属于你。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把库存、价格等都管进来,实际上系统会比较复杂,尤其是产品的录入,极为复杂。
在北京市场上,服装服饰行业每三个月换一次季。大的卖场,像沃尔马之类,大约有两万多个SKU,其中80%的产品可以常年销售。可口可乐永远是灌装,可以卖一年两年。然而百货服装不是这样,需要根据四季来调整、时尚感要强,还要不断推新品。我们的数据量是传统商业的N倍,但是想到最后,觉得还是应该做。第一,如果我们要做电子商务,数据化是无法回避的。第二,出于对供应链和消费者的控制,也应该做商品的数据化。
一个大的卖场,面积可以达到三万平米,却不知道自己的消费者是谁。像耐克这样的品牌,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销售,究竟是鞋多还是服装多?哪一款鞋子卖的多?这个卖场的货品,是不是能够与王府井这样的商圈相匹配?如何进行库存、价格和SKU的优化?等等问题,最后都要靠数据整合来回答。而且,传统百货的分帐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很多渠道商都在探讨采购模式,希望借此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而这种模式,同样要建立在产品数据化的基础之上。
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决心进入第二阶段,去做商品的数据化,依托数据化开展互联网业务。这项工作从08年底开始做,当时在中国的百货业中,没有第二家。这一阶段引进了一些技术人员,也利用了实体门店中已经积累的资源。由于做过供应链,所以在跟供应商交流时,有很多思想上的认同。我们的数据化过程,也充分考虑了乙方的需求,尽量减少对方的成本,提高他们的效率,减少对方的运营压力。
我们给每个导购配备一个PDA,作为数据管理终端。每个PDA锁定一个导购和供应商。供应商的商品到货时,可以从后台导入到我们的系统中。这样,利用卖场中的无线Wifi,就可以及时进行销售。这种模式帮助我们实现了全面的数据化。基于PDA,我们把现场和互联网的销售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了同步上传、展示和销售的功能。我们没有配送中心,订单来了之后,直接下到各自的门店,到达特定品牌导购的PDA上,由他们从现场提取货品,通过物流快递出去。
这个方式比较取巧,通过导购把仓库、物流检货、库存压力等问题都解决了,不用自建仓库和物流。所有实体门店和后台的商品,可以同时对互联网消费者售卖。基于这种模式,09年5月份,我们重新建设了网站,开展这方面的业务。在这之后,就有投资来了和技术团队来谈,我们面临着要不要大发展,拿一笔投资,往前冲一下的选择。另外,同时开展数据化和互联网业务,也是比较艰苦的过程。这一时期,我们也在改变自己,重新认识消费者和消费渠道。互联网给消费渠道带来了变化,而我们作为传统的零售人,必须认识到这样的变化和对我们的冲击。
面对上述挑战,我们选择扎扎实实地做,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电子商务的初期,业务确实不错,头年上线就做了300多万,第二年350万,第三年1.1个亿。这速度比一个传统的门店快很多,因此也颠覆了我们对市场、渠道的认知。这些如果不是扎扎实实地做,亲身体验,根本就看不见。传统的企业,不可能把公司的90%砍掉,重新招一个IT公司的人来做事。而是要保留90%的管理精英,招10%既有技术又了解互联网的人,慢慢融合。这是我们的第二个阶段。
接下来是第三个阶段,进入一个成长期。随着业务从300万进入2个亿,作为传统业态的经营管理者,我已经感觉到了消费渠道的变化。现在大家比较倡导以需求为主导,取代过去以商品推送来销售的营销模式。互联网使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为他们匹配相应的商品。基于这种新的认识,我在第三个阶段中,试图寻求一种对传统的零售业模式的超越。
这意味着我的管理结构和体系要发生变化,因而催生了我们和IBM的第一次合作,目的是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作为一个传统的零售业公司,在开展互联网业务时,管理体系和架构要怎样搭建?当时中国找不到这样的案例。我们希望通过IBM,了解国际化公司在互联网业务和变革中是如何设计自身的架构的。基于双方的工作,我们做了一些人力资源架构的梳理和整合,确定了互联网和技术部门在公司中的地位。
之后,我们开始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创建一种融合学习的环境,让新来的技术、互联网精英团队和传统业态的买手、招商经理、运营管理团队、店长等等,得以融合和改变,把对于互联网的认识树立起来。为了促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还在前年年底,把中关村店建设成O2O试范店。该尝试得到了政府、管委和商委的支持,也与支付宝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我们的门店推交支付宝应用。
前年底我们已经把PDA改成了平板电脑,用安桌系统开发了一套定制系统。到去年中,已经可以利用平板和支付宝终端对刷,实现现场交易。这样消费者就不用到收银台排队,这是其中的一个运用。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周末在上品的店中,所有收银台前总会有15到30人在排队。影响最后的购买率。做这样的一个应用,既减少了收银压力,也能缩短消费者支付成功的时间和距离,保障交易率。
从去年开始,我们认识到,真正重要的问题是管理手段和方式。中国零售业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租赁,一种是联营的。百货店中99%都是联营方式。这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模式。传统以租赁和联营招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永远做不到精准的匹配和快速的信息传导,要改变这种方式,需要把供应链上游的供给链条和下游的消费者链条尽可能拉近,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手段,就是数据化和产品与需求的对接。物流是通过快递、门店,还是自提,都是数据化对接之后的事情。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开始调整自己的管理架构,从租赁、联营向技术和采购管理转变。去年我提出了第4阶段的需求,就是以技术引领业务的发展。我们会从国外引进一些管理软件和模型,用技术流程、手段和管理方式,推动传统管理体系中的人来实现更加有效的商品管理。
一个联营招商的人要做定单管理,实际上很难。联营招商无非是划一块店面给你,100平米,你卖东西,销售额我分20%,至于你卖什么产品,跟我没有关系。现在这不是这样,100平米由我做作主。同样请你进来,但是你卖什么产品,定什么样的价格,有什么样的库存,都是我来作主。所有的一切,与传统的联营管理有巨大的差异。
第4阶段的过程很长。国际零售企业从开始做采购供应链管理,到慢慢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都要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历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拥有100个买手,可能需要花30到50年,然后慢慢一批一批沉淀,方法论、技术手段、业务手段、流程管理等不断完善优化,才能形成一种决策能力。
在此过程中,我们引入了SAP,借鉴它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这个项目现在进入了最后阶段,还不知道它是否很成功。经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加深了对行业数据化的认知,推动着我们走向有别于传统零售企业的变革。
我们对上品的定位,是服装服饰门类的专业运营商。无论渠道如何变化,无论是通过手机、无线互联网、PC、网站,还是实体门店开展业务,都需要整合商品和消费者资源,并对其重新进行有效地匹配。可以说,谁能把产品资源和消费者资源作出最好的匹配,谁就能掌控未来的消费者市场。
(本文系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