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只占全球的3%左右,美国独占60%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总体较小,但潜在的庞大市场需求将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
小米科技首席执行官雷军曾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把握趋势,顺势而为,无疑是风险投资之道。
自谷歌公司2006年抛出“云计算”的概念后,“云计算”就被视为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IT)浪潮。与“云”概念经常在商界和二级市场上炒得火热不同,创投对于这个被冠以“未来趋势”的概念似乎始终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冷静。
变局与机会
今年开始,传统的科技巨头们已明显感觉到来自云计算应用模式兴起带来的挑战。甲骨文公司陷入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境,原因也类似传统企业软件市场正在日益萎缩,渐渐让位于新兴的云计算服务。
许多创业者看到了市场转型中的机会。云计算并非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一种全新的概念,而这种概念的载体是全新的IT服务模式。个人电脑(PC)可以做到的,云电脑服务也可以做到,而且云电脑服务还可以做到低功耗、小体积、低成本,从这些层面讲,云电脑可以超越PC。
事实上,变局中不仅诞生了大量新兴的科技公司,许多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等领域的主要厂商纷纷结合自身的优势布局云计算,开展相关的业务。云计算正在改变许多传统科技企业赖以为生的商业模式,同时孕育出许多机会。它的发展将使信息技术领域相关服务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并大幅降低对终端设备硬件的要求,许多行业会因此获得发展的支撑。
清科分析师徐志鹏举例说,“比如移动互联网行业,在云计算应用模式的推动下,移动终端将可实现更加丰富和更强大的功能。可以预见,移动游戏、移动医疗、移动支付等行业都将有新的面貌。”
浙商创投投资部副总李军华认为,云计算的运用广泛,对现有的商业模式、生产方式都将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去关注和思考,肯定没错。”
“云里雾里”难出手
与业内外普遍看好云计算产业不同的是,创投机构对于投资云计算表现得格外谨慎。
清科的研究报告显示,“云”概念开始热炒的2007年,国内云计算产业的投资情况水涨船高,当年投资规模达3.69亿美元,投资案例34个。但此后的3年里,该行业的投资情况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1年国内互联网投资大爆发时,云计算产业的投资规模才超过2007年,当年投资案例达到42个。不过,随着2012年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行业步入寒冬,云计算产业的投资迅速大幅下滑。
对此,李军华解释道:“大家把云产业又叫做"云里雾里",可见很多时候云产业都是在玩概念,虚的东西太多。”
虽然我们都认为这是行业发展的方向,这块的应用对很多企业也非常有价值,但在实际考察项目时,我们发现有价值的公司不多,很多产业园和公司都只是拿云概念做吸引人的噱头。另一方面,一些有核心竞争力的云计算公司又要价太高,在目前资本市场大环境不理想的。
国内云计算产业大部分徒有其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云计算,而云概念虽然炒得多,但实际上目前国内云计算尚处于成长期,相关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包括数据中心在内的一些基础设施规模小、水平低,带宽资源不够强大,安全等问题也还需要解决,所以,国内云计算产业的投资前景短期看还是不够明朗。但从长远看,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成熟,云计算产业会朝着更加合理配置“计算能力”这个资源的发展方向,前景非常好。云储存、云安全服务、公共云和个人用户云服务等方面的投资机会均十分丰富。
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只占全球的3%左右,美国独占60%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总体较小,但潜在的庞大市场需求,将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
目前,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6.69亿美元。预计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好,云计算产业的市场需求逐步成熟,产业相关领域将获得投资机构更多关注。行业整体投资情况将逐步恢复到2008~2011年的增长态势,行业相关企业上市比例将会获得较快增长。
政策上,2010年10月,云计算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后,工信部、发改委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云计算产业的发展。2011年,发改委设立了云计算专项基金,首批资金已陆续下拨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个试点城市的15个示范项目。此外,今年1月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加速我国的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为云计算产业发展进一步扫平了障碍。
目前云产业刚走过市场准备期,正进入导入期,随着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和用户接受度的提升,未来3年内云计算产业将再一次跃进。从带宽资源现状来讲,全国各地区资源分布也不平均,水平有高有低,这些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改变。同时,让用户接受云服务也是需要时间过渡的,所以云计算产业还未到真正的市场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