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徐和谊治下的北汽却已经开始了急风骤雨般的扩张进程。
日前,在一场名为“北汽国际启动仪式”的新闻发布会上,北汽董事长徐和谊再度语出惊人。他表示,年内至少将会兼并重组一家汽车同行。如果一切顺利,年底之前兼并重组两家汽车同行也非常可能。
徐和谊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收购对象,但是并购的关键词直指国企、整车,“当然是国内的一个到两个整车,北汽一般和民营企业打交道的少。”徐和谊表示。
对于徐和谊所指,坊间普遍猜测是天汽美亚和镇江汽车两家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车企要异地建厂,必须对当地拥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来达成。很显然,急于完成全国范围内布局的北汽,需要借助这些收购完成其产能布局。
不过,北汽的野心还不仅是把国内实现东南西北中的五大基地布局。在国际市场上,北汽也同样有出海收购的“雄心”。据北汽国际总裁董海洋透露,北汽在海外希望收购一个中等体量的中高端品牌,“比如类似上汽收购罗孚、MG这样,但是这个品牌必须是中高端品牌。我想收购完之后就把它欧洲的生产基地作为我的欧洲的生产基地,来进军欧洲。”董海洋称。
如此快速的进行着收购和兼并行为,北汽会不会出现消化不良?这是业界普遍的疑问。对此,徐和谊似乎有着他自己的逻辑。他表示:“看中国汽车产能过剩,别光看国内市场。中国汽车预计两三年内,出口国际市场超过两百万辆,在国家‘十三五’期间,国内30%的产量会实现国际化。那时,中国汽车年产能会达到3000万到3500万辆,意味着年出口量接近1000万辆。”
只不过,这种对于宏观大势的判断能不能适合北汽这个个案却需另当别论。众所周知,在海外市场业务开拓上,中国民营汽车企业一直走在前面,排名前五的出口企业分别为奇瑞、吉利、长城、上汽和力帆。北汽此前在海外业务上并无优势。按照中汽协的数字,2012年北汽在中国自主品牌出口排名第十,虽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总量仅为5.09万辆,还不到奇瑞的一半。
而且,即使这些出口销量靠前的车企,近年来也遭遇到了出口量下滑的风险。以奇瑞为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奇瑞出口量同比下滑3.1%至3.33万辆。这是因为中国汽车主要出口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正遭遇汽车需求低迷、再加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贸易环境恶化等,海外市场危机重重。
而如果北汽想要出口欧洲,则风险更大。因为目前欧债危机让整个欧洲的汽车产业比较困难,并且中国自主品牌鲜少能通过欧洲认证。
反过来再看国内市场,北汽自主品牌轿车也生存得并不容易。今年5月11日,北汽首款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品牌轿车绅宝上市,彼时徐和谊表示到年底绅宝的销量至少要达到两万台,高一点的目标是3万辆。但实际上绅宝首月仅实现产量661辆,销量517辆。
徐和谊表示北汽国际化的思路是“先品牌后服务再卖车”的三步走战略。但如果被气得自主品牌在国内都竖不起来品牌影响力,就想要走国际化路线,似乎有点过于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