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货站一片忙碌景象,货站国际进出港口搬运组组长李达告诉记者:“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外场还要通宵作业。”他身后垒放的托盘里,大批便携式电脑静待装机。
10年前,成都空港货运站70%的国际货运,是“成都造”的服装和农产品。如今,IT产品成为“成都造”的主流。
透过机场这扇城市窗口,我们看到“成都造”令人震撼的力量——
去年成都GDP达到8138.9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突破3000亿元。这意味着IT产业为成都GDP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
“Chengdu,CanDo”这句在IT行业广为流传的话显示:IT“第四极”正在中国的西部,向世界发声。
成都崛起,改变世界IT版图
成都高新区,高楼鳞次栉比。SAP、甲骨文、西门子、阿里巴巴、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LOGO,密密出现在区内的建筑上。“六七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成都出租车司机袁伟感叹,这些年变化实在太大了。
在《财富》杂志总编辑苏安迪的眼中,成都是中国西部经济的中心,是一块对跨国企业有着强大吸引力的磁铁。而不断涌入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巨头们,用行动赞同这个观点——
2003年6月,成都东郊,两根矗立近半个世纪的烟囱被爆破。传统工业迁出城市中心,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机勃发。2个月后,国际IT巨头英特尔公司落户,开启成都IT产业高速发展之门。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正在改变世界IT版图的格局。”在英特尔中国区执行董事戈峻眼中,成都是一个奇迹之地。仅用了6年,英特尔成都工厂就从英特尔全球布局中的“小弟”一举成长为英特尔全球最大芯片封装测试中心。
成都软件业也步入快车道。“软件园区的建设速度,总是赶不上项目进驻的速度。”天府软件园总经理杜婷婷介绍,目前园区已吸引35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外资企业占40%。
随着IT产业西进浪潮的加速,从2010年起,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代工巨头以及戴尔、联想等巨头纷至沓来。曾经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短板”的终端制造业,由此迅速壮大,有超过140家上下游企业追随巨头而来。
目前,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已完成前端研发、后端制造、末端市场的完整布局。
成都突破,“云计算”瞄准3000亿
“把企业坚决留在成都,是因为成都IT产业的大环境。”2005年,时年20岁的四川人袁旭在成都创业,成立迅游科技。如今,这个土生土长的成都IT企业已成长为逾9000万用户的互联网公司,袁旭也连续两年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袁旭的选择自有其道理。4月10日,成都高新移动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成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力资源报告》显示:成都行业高管、高端技术人才的薪酬竞争力,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差距日益缩小。
“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突破,是得益于‘高端战略’。”成都市经信委人士表示,“西部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只能攀高采果。”成都在全球产业转移大潮中,紧抓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敏锐地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等纳入到战略层面进行布局。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率先寻求突破。
2010年,成都在全国中心城市里,率先出台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成都打造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物联网产业高地。2011年,成都双流县、高新区两大物联网产业园区的182家物联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0亿元,2012年则突破400亿元。
而在云计算领域,成都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云服务规模占全国市场的比重超过10%,使成都成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基地之一。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将晋级万亿,而成都将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