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发展和现状
2013-12-04  作者:CIO时代网 

  信息化工程监理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项目参与方较多的大型信息化工程项目,监理方作为独立第三方,能够客观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协调把关作用日益突出。由于监理体系框架与技术规范尚不成熟,行业中普遍存在着“鱼龙混杂”、“无序竞争”的局面,但随着法规建设和市场的优胜劣汰,信息化工程监理正在由“自发”到“自觉”,从“试点”到“推广”,一步步走向成熟。


  信息化工程监理在我国的起步并不算晚。


  早在1995年,原电子工业部就出台了《电子工程建设监理规定(试行)》。1996年,深圳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信息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信息化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总站。


  1998年,西安协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经西安技术监督局和西安市科委批准,获得“计算机管理信息化工程监理”资质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获此资格的公司。


  1999年6月,深圳市政府在国内率先出台了包括实施信息化工程监理条款在内的《深圳市信息化工程管理办法》,并要求对首届我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信息网络工程实施监理。


  1999年,信息产业部在布置全国信息产业工作时,就已经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和信息化工程监理同时列为工作重点。但是到了今天,获得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近1500家,并且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认证体系。直到2004年6月,信息产业部才正式授予包括北京赛迪信息化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在内的八家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临时资质,即便是加上颁发的地方资质,总共也不过70家。


  相对于完善的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体系而言,包括《信息化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信息化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信息化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和《设备监理单位资格管理办法》在内的信息化工程监理资质认证体系也才建立不久,这些显然无法满足信息化工程监理市场的需求。因此,客观来说,国内信息化工程监理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这一市场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与几年前近乎无序的市场状况相比,体制框架的初步建立加强了对信息化工程监理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工程的质量保障。从市场的培育与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实践效果看,信息化工程监理机制己被认可与接受,在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弱电监理等领域都广泛引用了监理机制。


  专业的监理公司由于其全面的技术组织体系,能够在技术层面上解决建设单位在项目的招投标、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检查及验收等各阶段的技术支撑与监督控制工作。同时,监理方作为公立的第三方,能够客观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针对项目参与方较多的大型信息化工程项目,协调作用更加突出。监理公司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方,在项目过程中不仅承担项目质量把关协调等工作,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也是目前工程监理逐步代替专家咨询制的一个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信息界已经渐渐形成一个共识:监理,信息化成功的必由之路。就像建筑工程需要监理一样,信息化建设要成功实施,也必须实行第三方监理制度。


  这一观点通过广大的监理企业的实践向建设单位证明了这一点,监理机机制已被业界普遍认可。但我们还会常常昕到诸如“监理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成熟”等方面的抱怨,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我们的第三方监理机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健全IT监理制度,并切实贯彻实施,让监理行业更加有序地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采取措施推行信息化工程监理制度。


  2002年11月,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的《信息化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必须有第三方的监理。这在制度上拉开了我国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的序幕。2003年3月,信息产业部制定公布了《信息化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和《信息化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以上规定和管理办法指出了监理范围和监理内容,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的权利与义务,监理单位资质申请、评审和审批的管理办法,监理工程师资格取得的管理办法等。


  2003年8月1日,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正式开始执行《北京市信息化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对信息化工程监理及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做了明确的规定。加强了对信息化工程监理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工程的质量保障,对信息化监理起到了迸一步规范的作用。


  2004年初,国信办、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三家联合发布《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该文件明确规定:从事电子政务工程监理活动的单位要具备信息产业部信息化工程监理的相应资质,同一工程的建设和监理要由相互独立的机构分别承担,监理单位要先于建设单位介入,没有确立监理单位的工程,建设单位不得开始建设。这让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工程中引入信息化工程监理制度有了政策依据。


  2005对于信息化工程监理来说,是很值得记忆的一年。


  从监理标准的制定到监理法规的出台,从监理企业资质认证到监理人员的培养,目前的信息化工程监理正在由“自发”到“自觉”,从“试点”到“推广”,一步步走向成熟。


  2005年的IT监理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信息化工程监理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和可预期的巨大利润空间吸引了更多的市场进入者。而如果行业规范不健全、同行之间缺乏行业自律,低价竞争将不可避免,这样很难将监理工作切实做到位,只能流于形式。因此,2005年相关监理实施细则的制定应尽快提到议事同程上来,特别是监理收费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杜绝因为信息化工程监理标准和衡量指标的缺位而造成同场竞标时的巨大的价格差异。


  2005年也将是监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一年。如果IT监理市场欠缺人才,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学历教育方面,部分院校已经设立了“信息化工程监理专业”,并开设了相关课程,正在尝试建立IT监理教育体系。在执业资格认定方面,随着信息产业部《信息化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的实施,信息产业部在全国指定的三家“信息化工程监理组织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也正在启动中,IT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工作将在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作为信息产业部批准启动的“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机构和国家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委托的全国“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单位,中国软件评测中心面向社会开展“信息化工程监理工程师”培训服务,至今已经培养了近五百名监理人才。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主持编写的《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大纲》和相关教材也于2005年正式出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