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CIO人才现状 | 第四季调研报告
“虚拟质监局”究竟是怎样发挥作用?
2013-01-04  作者:企业网 

  提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发展,质监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探索通过构建信息化监管网络,充分发挥网络“虚拟质监局”的监管作用,有效破除传统实体监管存在的底子不清、数据不明、流程不顺、部门间信息不畅等问题,并将监管信息网络延伸至企业,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效率。


  □詹国棋王盛陶振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质监分局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积极探索通过构建信息化监管网络,充分发挥网络“虚拟质监局”的监管作用,有效破除传统实体监管存在的底子不清、数据不明、流程不顺、部门间信息不畅等问题,并将监管信息网络延伸至企业,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效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质监部门如何加强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近年来,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监管工作深化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突出。随着政府、社会对质监部门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传统的大呼隆、面面俱到的监管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因此我们根据产品质量风险、社会关注程度和区域特点,对区域性产品,根据涉及健康安全、区域特点进行分类监管。“分类监管”模式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上升,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对高危行业日常巡查结果、重点产品质量档案、企业标准备案、各种领证信息及监督抽查结果实施动态监管,因此信息需求量非常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C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发证等各行其是,信息“孤岛”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工作中逐步构建起以“一系统、二动态、三个库、四层面”为特点的信息化监管网络,并且把镇(街)政府、生产企业纳为监管信息网络的节点。


  “一系统”,我们研发了一个囊括质量、标准化、计量管理、特种设备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和监督稽查等业务的信息监管系统,并将全区28个镇(街)、300家特种设备和食品重点监管单位纳入统一管理,下辖镇(街)版、企业版、站所版在内的14大子系统,拥有数据51万余条,每个工作日的数据更新量在1100余条。


  “二动态”是指信息动态更新和动态预警。信息更新有“出”有“进”,“出”就是我们通过系统,将企业的相关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企业、站所和镇(街),方便基层一线人员了解和应用;“进”是指镇(街)、基层质监站所质监员将巡查过程中更新的企业数据及时输入系统,如企业出现设备新增、停用等需求时,可通过“新增设备上报”、“停用设备上报”等模块,经过企业申请、镇(街)核查、分局确认等流程,迅速完成信息录入,企业也可通过系统将整改情况反馈给分局,确保监管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及时复查,不但保证了行政监管的时效,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实现了管理信息化。动态预警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对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比对,对于达到一定临界状态的数据,面向监管人员、重点企业用户等不同的对象,采取分色方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提醒。如食品安全监管网中的红色代表该单位QS证将在1~3个月内超期,黄色代表QS证将在3~6个月内超期,绿色代表QS证在有效期内。


  “三个库”指的是三个功能库,数据交换库将萧山分局数据与省市局“金质工程”和萧山数据中心进行交互,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暂存库解决数据共享时间差问题。环节监督库将各个环节置于各级监督机构和全体网民的监督之下。


  “四层面”是指质监虚拟监管体系将使用对象分为4个层次,并赋予不同的权限,分局各业务科室监管人员和稽查执法人员的权限侧重于信息的录入与审核;基层质监站所的巡查工作人员的权限侧重于隐患的查验;镇(街)等当地政府的分管领导以及质监员、安全员等检查人员的权限侧重于基层问题的发现;重点监管企业用户的权限侧重于隐患的提醒和事后的上报。通过“四层面”的权限划分,质监虚拟监管体系在信息流和权限设置上实现了“镇(街)上报检查结果”——“基层所人员巡查上报”——“科室人员审核并纳入监管库”三个节点双向信息流动轨道模式,每一环节人员均可查阅相关信息与进度。


  在日常的实施与运行过程中,信息化系统和质监工作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其重要作用也在逐年提升。该系统实现了追溯监控的快速性,让监管部门及时看到整改情况和设备信息的动态更新,在日常巡查和突发事件中,可在第一时间内取得准确信息,实现追根溯源、有的放矢、快速处置的目标。提升了“企业是监管第一责任人”的意识。通过分色预警,巡查联动等功能,让企业切实承担起责任人的角色。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效能。充分利用质监业务综合集成系统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准入、特种设备监管、质量监管等全程监管网络,实现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提高了质监部门的行政效能。